[实用新型]一种地震演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53048.7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1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建萍 |
主分类号: | G09B23/40 | 分类号: | G09B23/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7400 河南省平顶***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震 演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质灾害演示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地震演示系统。
背景技术
地震又称地动、地震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并且通过观测来掌握地震的震动规律和信息,以科学的方式了解地震。
但是在实际研究中,特别是在教学课堂中,是不能制造出地震来让学生体验或者感受的,更不可能在教育额过程中直观的对地震进行研究,导致学生不能直观的认识地震,更不能很好的了解地震。虽然目前市场上出现一些地震演示装置,这些装置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并且运行成本较高;另外一些小型的地震演示装置虽然成本低,但是对地震演示时的模拟效果很差,甚至只是简单的模拟,不能全面的演示出地震发生时的纵波、横波和面波的全方位演示,造成了单一并存在真实感的缺陷。
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直观性强,仿真效果明显,功能多样,展示方位全的地震演示系统,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和运行效率高,直观性强,仿真效果明显,功能多样,展示方位全的地震演示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诸多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震演示系统,包括顶部设置有开口的壳体,所述的壳体内部设置有底座,底座的两侧均设置有纵向支架,纵向支架的内侧均固定安装有横向支撑台,两个横向支撑台之间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平板,连接平板的底部通过底部弹簧与横向支撑台相连接,连接平板的上部通过顶部弹簧与震动演示装置相连接,在震动演示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在连接平板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第三电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上均安装有旋转座,每个旋转座上均安装有旋转凸块。
所述的震动演示装置包括通过顶部弹簧安装在连接平板上部的第一震动块、第二震动块和第三震动块,第一震动块、第二震动块和第三震动块之间设置有横向连接弹簧,在第一震动块和第三震动块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与旋转凸块相配合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所述的连接平板为T字形块状结构,在连接平板的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与安装在第三电机外侧旋转座上的旋转凸块相配合的第三凹槽,连接平板底部的长度不大于两个横向支撑台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底座上固定安装有电池组,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分别通过导线与电池组相连接,电池组通过导线与控制盒相连接,在控制盒上安装有第一电机开关、第二电机开关和第三电机开关,第一电机开关、第二电机开关和第三电机开关的底部均设置有标识牌。
所述的第一凹槽设置在第一震动块外侧的中部位置,所述的第二凹槽设置在第三震动块外侧的中部一侧的位置,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安装在两个纵向支架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震动演示装置演示出地震时的模拟效果,并设置三台电机,分别演示地震时横波、纵波以及面波的模拟效果,利用三台电机产生的震动驱动对应的震动块或平板,实现震动的连贯传输,并设置有横向弹簧和纵向弹簧来演示震动时震源的传播,达到避震的效果,方便观测和研究;其次,本产品设置三个震动块,三个震动块之间相互利用弹簧横向连接,并在底部将三个震动块连接为一个整体,实现了地震演示时的不同震波对地质面的影响,方便观测和研究;再次,本系统三个电机分别驱动不同的对应模块,三个电机可以分开运行,也可以同时运行来演示三种震波同时施加的地震效果,直观性强,供能多样,模拟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平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建萍,未经朱建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530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腰椎穿刺模型
- 下一篇:一种教学用切槽刀刀盒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