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中通天线有限旋转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51011.0 | 申请日: | 201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3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芳;苏有道;李寒;胡俊科;谢治许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坤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3/06 | 分类号: | H01Q3/06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地址: | 71006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天 有限 旋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中通天线有限旋转装置,应用于动中通天线以取代高频旋转关节和低频滑环。
背景技术
动中通天线由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组成,室外单元包含天线本体及其他部件;室内单元包含天线控制单元、卫星调制解调器、路由器及供电系统等。动中通天线安装于移动载体,如车辆、船只及飞机等,载体移动过程中通过动中通天线系统可以提供不间断互联网服务。为适应载体航向变化,动中通天线方位轴需具有360°以上的运动范围,以保证天线在方位起始指向任意的情况下均可捕获卫星。
动中通天线固定部分与旋转部份信号传输通常采用高频旋转关节或低频滑环配合高频旋转关节,用于传输下变频后卫星下行信号、上变频前上行发射信号、天线本体各部件供电信号及天线室内外单元之间交互性数据等,但是常用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高频旋转关节长时间使用会导致插损量增加;(2)射频信号与低频信号耦合/解耦设计需要微波专业人员,且微波电路性能测试及验证需消耗较多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3)高频旋转关节和低频滑环采购成本较高,不适用于民用产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动中通天线固定部分与旋转部分信号传输常用方式存在的动中通天线射频信号插损、复杂微波电路设计及高频旋转关节成本过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动中通天线有限旋转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一种动中通天线有限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固定轴、卫星轴和绝对式编码器;
固定轴和卫星轴相互平行安装在座体内;固定轴通过齿轮传动带动卫星轴转动,且传动比大于1;
所述固定轴为空心轴,连接动中通天线室外单元和室内单元的射频电缆从固定轴中穿过;
所述绝对式编码器的转子安装在座体上,转子轴线与卫星轴轴线重合;绝对式编码器磁钢安装在卫星轴顶端,且与卫星轴顶端端面平齐并同心,与绝对式编码器转子感应芯片距离符合绝对式编码器安装要求;
所述卫星轴侧壁上安装有触手,与触手相对180°的侧面上开有第二基准孔;
所述座体内腔安装有左限位开关和右限位开关;所述触手随卫星轴转动过程中能够触发左限位开关以及右限位开关。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动中通天线有限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座体壁面上开有第一基准孔;所述第一基准孔轴线与所述第二基准孔轴线共面,且在卫星轴转动过程中,第一基准孔轴线能够与第二基准孔轴线共线。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动中通天线有限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左限位开关以及右限位开关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基准孔的两侧。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动中通天线有限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电缆由压线机构固定在固定轴朝向动中通天线室内单元的一端。
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一种动中通天线有限旋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比为2。
有益效果
由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替换动中通天线现有方式中高频旋转关节和低频滑环的使用,降低高频旋转关节长时间使用引起的损耗大的问题;避免微波电路设计问题,减少微波的电路设计及测试成本;有限范围旋转可减少射频电缆扭转程度,射频电缆采用无卷绕方式连接,避免了射频信号传输衰减;所述装置引入绝对式编码器提供有限范围旋转的换向信号,提高了本装置使用的可靠性;引入限位保护信号提高所述装置使用的安全性;由图1和图2可知,本装置构造简单、制造成本低廉,可用于民用产品。再则,由于本装置的构造不涉及微波电路设计相关问题,所以节省了微波电路设计及测试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一种动中通天线有限旋转装置及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动中通天线有限旋转装置及应用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一种动中通天线有限旋转装置及应用的实施例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一种动中通天线有限旋转装置及应用的零位标定示意图;
图5为本装置应用于动中通天线的装配示意图;
图6为本装置应用于动中通天线的控制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坤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坤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510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离心分离硼同位素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纳米催化剂全自动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