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器冷凝水净化装置和空调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150719.4 | 申请日: | 2016-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7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 发明(设计)人: | 许国景;刘聚科;王先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3/22 | 分类号: | F24F13/22;F24F11/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1 | 代理人: | 王笑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器 冷凝 水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空调器冷凝水净化装置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用人工手段,对建筑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能够在建筑内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通常家用空调包括空调内机和空调外机两部分,空调外机通常包括压缩器和冷凝器,压缩机吸入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剂,将其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之并送入冷凝器,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经冷凝器散热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毛细管进入空调内机中的蒸发器,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由于进入蒸发器后空间增大,压力减小而变成气态低温制冷剂,从而吸热使得周围空气变冷,空调内机的风扇将冷空气吹入室内实现室内降温;而制热则是使制冷剂在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流动方向与制冷相反即可。
制冷时,空气中的水汽遇到冷的蒸发器后会凝结水滴,因此,在空调器设计中,会设计一根水管,将凝结水滴引流到室外,引流到室外的冷凝水会对墙体造成破坏,也会造成楼下用户的不满,同时还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冷凝水净化装置和空调器,能净化和再利用空调器产生的冷凝水,避免冷凝水排放引起的破坏和浪费的问题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出一种空调器冷凝水净化装置,包括冷凝水引流管、净水模块和蓄水模块; 所述冷凝水引流管的出水端连接所述净水模块的入水口,所述净水模块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蓄水模块的入水口;冷凝水经所述净水模块净化后流入所述蓄水模块储存;所述蓄水模块中安装有水位检测器;所述水位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蓄水模块中的水位,以实现在所述蓄水模块中的水位达到上限值时排水。
进一步的,与所述水位检测器连接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在所述水位检测器检测所述蓄水模块中的水位达到上限时发出报警。使得用户在接收报警后及时排水二次利用。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模块开设有排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模块标示有上限水位线,所述排水口开设于所述上限水位线的等高处或之上。实现用户没有及时排水后冷凝水自行从蓄水模块中排出,防止蓄水上行。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器为报警灯。
进一步的,所述水位检测器为雷达测距器。
进一步的,所述水位检测器包含有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蓄水模块中的水位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的水位信息实时掌握蓄水状况。
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冷凝水排水管和上述的空调器冷凝水净化装置;所述冷凝水排水管与所述冷凝水引流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申请提出的空调器冷凝水净化装置和空调器,通过净化模块净化冷凝水,并使用蓄水模块储存净化后的冷凝水,避免了冷凝水在室外引流引起的排放破坏;使用水位检测器检测蓄水模块中的水位,在水位达到蓄水模块储存的上限值时,可以及时将储存的净化水排放出来二次利用,避免了水资源的浪费。
结合附图阅读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申请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申请提出的空调器冷凝水净化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出的空调器冷凝水净化装置,包括冷凝水引流管11、净水模块12和蓄水模块13; 冷凝水引流管11的出水端连接净水模块12的入水口,净水模块12的出水口连接蓄水模块13的入水口;冷凝水经净水模块12净化后流入蓄水模块13储存;蓄水模块13中安装有水位检测器14;水位检测器14用于检测蓄水模块13中的水位,以实现在蓄水模块中的水位达到上限值时排水。水位检测器例如距离传感器、雷达测距器等。
使用过程中,空调器产生的冷凝水由冷凝水引流管11导入净水模块12中,净水模块12中的净水装置,例如活性炭、沙过滤器、过滤层等,将冷凝水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水流入蓄水模块13中储存,能够避免冷凝水在室外引流引起的排放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海尔空调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507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