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下凹式电磁炉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9900.3 | 申请日: | 2016-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5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高新忠;孙亮;邓杰;洪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信多达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0 | 分类号: | F24C7/00;F24C15/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凹式 电磁炉 面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凹式电磁炉面板。
背景技术
电磁炉一般采用磁场感应电流(又称为涡流)的加热原理,通过电子线路板组成部分产生交变磁场,当用含铁质锅具底部放置在面板上时,锅具即切割交变磁力线而在锅具底部金属部分产生交变的电流(即涡流),涡流使锅具底部铁质材料中的自由电子呈漩涡状交变运动,通过电流的焦耳热使锅底发热。因此电磁炉煮食的热源来自于锅具底部而不是电磁炉本身发热传导给锅具,所以热效率要比所有炊具的效率均高出很多,使器具本身自行高速发热,用来加热和烹饪食物,从而达到煮食的目的。
但是,现有的电磁炉面板与锅具底面平面接触,接触面的面积较大,加热时面板对锅具上的热量进行大面积的传热和散热,导致热量流失较大和热效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凹式电磁炉面板。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减少热量流失,还具有热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下凹式电磁炉面板,包括面板主体,面板主体上表面上对应锅具的位置处设有凹槽;凹槽为圆形凹槽,凹槽的半径小于锅具底面的半径。
前述的一种下凹式电磁炉面板中,所述凹槽的半径比锅具底面的半径小3mm以上。
前述的一种下凹式电磁炉面板中,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保温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现有的电磁炉面板结构,通过设置位于面板主体上表面的凹槽来对应锅具的位置,且凹槽的半径小于锅具底面的半径,能够使锅具通过其底面的边缘处与面板主体接触,大大减小了面板主体与锅具底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了传热和散热面积,减少了热量流失并提高了热效率;同时,还能够通过凹槽外侧的面板主体对锅具进行支撑,避免凹槽的设置而影响锅具的支撑受力,提高了锅具支撑受力的稳定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凹槽的半径比锅具底面的半径小3mm以上,保证了锅具与面板之间的单边受力面,进一步提高了支撑受力的稳定性;通过在凹槽内设置保温棉形成锅具与面板之间的保温隔热效果,杜绝了锅具底面的热量传递和流失,实现了锅具底面的热量零流失,进而提高了热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减少热量流失,还具有热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面板主体,2-凹槽,3-保温棉,4-锅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下凹式电磁炉面板,构成如图1、2所示,包括面板主体1,面板主体1上表面上对应锅具4的位置处设有凹槽2;凹槽2为圆形凹槽,凹槽2的半径小于锅具4底面的半径。
所述凹槽2的半径比锅具4底面的半径小3mm以上;所述凹槽2内设置有保温棉3。
工作原理:凹槽2位于面板1和锅具4的贴合接触面上,使锅具4中心区域不与面板1直接接触;同时,凹槽2的半径小于锅具4的半径,使锅具4的边缘处接触凹槽2外侧的面板1上,便于面板1支撑锅具4,保证锅具4稳定放置。凹槽2内的保温棉3能够直接隔绝锅具4底面的热量,减少了热量流失,提高了热效率。保温棉3可以为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等具有高耐温性、高隔热性、高耐磨耐刮擦、高耐酸碱的纤维类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信多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信多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99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噪音燃烧器
- 下一篇:一种分体式电磁炉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