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输电导线除冰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7757.4 | 申请日: | 201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8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李高武;陈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G7/16 | 分类号: | H02G7/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50 甘肃省兰州市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输电 导线 除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输电导线除冰技术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高压输电导线除冰机。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因受结冰危害通常容易引起严重的断线、杆塔倒塌、大面积停电、限电等事故。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严重威胁,也一直是电力系统研究中急待解决的难点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输电线路便不断遭受覆冰危害。2003年,由覆冰引起的110~500kV输电线路跳闸79次,占总事故的31.27%,其中500kV线路跳闸13次;由于覆冰引起110~500kV线路非计划停运47次,占总事故的41.24%。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超高压大容量输电线路越建越多,线路走廊穿越的地理环境更加复杂,如经过大面积的水库、湖泊和崇山峻岭,给线路维护带来很多困难。而且在严冬及初春季节,我国云贵高原、川陕一带及两湖地区常出现雾凇和雨凇现象,造成架空输电线路覆冰,使线路舞动、闪络、烧伤,甚至断线倒杆,使电网结构遭到破坏,安全运行受到严重威胁.在紧急情况下,寻道员用带电操作杆或其它类似的绝缘棒只能为很少的一部分覆冰线路除冰,人工除冰有很高的危险性。在国外,一些国家的地理与气候情况与我国相似,甚至一些国家的情况更加恶劣,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提高高压输电线除冰的效率,减少损失,维护工人的安全,开发一种可以替代或部分替代工人进行除冰作业的新型设备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但我国高压输电导线除冰设备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除冰适应性比较差,无法一种机器除冰很多种高压线冰,有一定的制约;2、难以处理厚度比较大的冰;3、我国生产的此类设备由于制造业的落后,生产设备的缺陷,以及制造工艺的不足,大都存在外观粗糙,设计缺乏美观性,粗制滥造,可靠度差,所用材料和工艺不够讲究,工人的生产素质不高,精度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高压输电导线除冰机,稳定性高,具有减震效果,机器整体便于稳定前行,适应性强,除冰效果显著,能够全方位完成破冰工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输电导线除冰技术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是高压输电导线除冰机,包括敲击棒、安装机架、击打电机、铣削电机、机架、支座、弹簧、支杆、铣刀、大链轮、小链轮、下轮、上轮,稳定性高,具有减震效果,机器整体便于稳定前行,适应性强,除冰效果显著,能够全方位完成破冰工作。
机架前端安装铣削电机,铣削电机与铣刀通过螺栓连接,铣削电机左侧安装击打电机,击打电机连接安装机架,安装机架通过螺栓连接安装敲击棒,机架下端安装大链轮,大链轮与小链轮通过链条连接,小链轮与上轮通过链条连接,上轮与下轮通过链条相连接,下轮通过弹簧和支杆与机架活动连接,弹簧外侧与支座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高压输电导线除冰机所述的铣削电机与击打电机依次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高压输电导线除冰机所述的下轮与机架之间设置弹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高压输电导线除冰机所述的铣刀位于铣削电机下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高压输电导线除冰机所述的敲击棒安装在安装机架最前端。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高压输电导线除冰机所述的机架下端安装大链轮,并与小链轮共同完成前进工作。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高压输电导线除冰机所述的机架前端水平安装铣刀,垂直安装敲击棒。
本实用新型高压输电导线除冰机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高压输电导线除冰机,稳定性高,具有减震效果,机器整体便于稳定前行,适应性强,除冰效果显著,能够全方位完成破冰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压输电导线除冰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压输电导线除冰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高压输电导线除冰机的左视图。
图中:敲击棒1、安装机架2、击打电机3、铣削电机4、机架5、支座6、弹簧7、支杆8、铣刀9、大链轮10、小链轮11、下轮12、上轮13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77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丝绳减振特高压屏蔽环
- 下一篇:一种变压器串联设置的线路交流融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