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源双U型地埋管强化换热传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5940.0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8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黄超;代伯清;石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3/08 | 分类号: | F24J3/08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张建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化 热传导 装置 | ||
1.一种地源双U型地埋管强化换热传导装置,包括具有对应设置在地下土壤内的循环U型管(12)和换热U型管(11)的双U管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U型管(11)一端与用户侧循环管(2)一端相连通,所述的换热U型管(11)另一端与用户侧循环管(2)另一端相连通,且所述的换热U型管(11)与用户侧循环管(2)内均充填有导热工质,用户侧循环管(2)两端分别连接有用户侧,在用户侧循环管(2)上设有换热器(3),所述的循环U型管(12)与换热器(3)之间设有能带动地下土壤内地下水扰动从而形成地下水循环且能使用户侧循环管(2)与换热器(3)之间进行换热的扰动式换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源双U型地埋管强化换热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扰动式换热结构包括若干分别设置在循环U型管(12)管壁上且能将循环U型管(12)内部与地下土壤内的地下水相连通的通孔(121),所述的循环U型管(12)一端通过循环水泵(4)与换热器(3)一端相连,循环U型管(12)另一端与换热器(3)另一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源双U型地埋管强化换热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U型管(12)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支管(122)和第二支管(123),且所述的循环水泵(4)与第一支管(122)相连,且所述的通孔(121)分别设置在第一支管(122)的下端以及设置在第二支管(123)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地源双U型地埋管强化换热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户侧循环管(2)上分别设有位于换热器(3)两端的第一阀门(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源双U型地埋管强化换热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U型管(11)至少一端与用户侧循环管(2)之间设有第二阀门(6)。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源双U型地埋管强化换热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U型管(12)和换热U型管(11)均呈竖直且平行设置,且所述的循环U型管(12)和换热U型管(11)均设置在地下深井内,且所述的地下深井的深度为100-300米,地下深井的直径大小为100-20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源双U型地埋管强化换热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U型管(12)和换热U型管(11)长度相等且循环U型管(12)和换热U型管(11)长度为100-300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源双U型地埋管强化换热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U型管(12)的第一支管(122)距离循环U型管(12)底部0-60米范围为第一支管开孔区(1221),所述的循环U型管(12)的第二支管(123)距离地面10-70米范围为第二支管开孔区(1231),且所述的通孔(121)分别设置在第一支管开孔区(1221)和第二支管开孔区(1231)内,所述的第一支管开孔区(1221)与第二支管开孔区(1231)之间形成20-60米范围的盲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源双U型地埋管强化换热传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器(3)和循环水泵(4)设置在地下深井距离地面1-3米处,且所述的换热器(3)、循环水泵(4)与用户侧循环管(2)均设置在一个箱体(7)内,且所述的用户侧循环管(2)端部延伸至箱体(7)外侧且与用户侧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594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