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击穿电场强度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5691.5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1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郑兴华;刘洋;肖腾;江品颐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击穿 电场 强度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装置,尤其是一种高压击穿电场强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能源技术的逐渐发展,储能器件材料种类不断增多。因此,对储能材料测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储能密度主要决定因素有击穿电场强度和相对介电常数。就击穿电场强度测试而言,无论哪种测试手段及测试仪器,测试电极装置都具有很大影响。
目前,实验室测试样品击穿电压的电极基本是由两个电极芯及固定装置所组成,测试时将被测试样放在两电极之间,使用不同的方式连接,然后以一定的速率升高电压,直至样品被击穿,记录击穿时电压值。测试过程中一般会放入硅油或者甘油等介质,但是由于电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引起试样的边缘击穿效应。同时由于高压原因,不同电极连接方式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柱状电极直接依靠电极重力压紧方式;片式电极依靠电极之间弹力压紧的方式。前者存在试样压不紧的缺点,后者存在边缘击穿效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压击穿电场强度测试装置,能在高压击穿测试中压紧样品并避免边缘击穿效应。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击穿电场强度测试装置,用于检测样品的高压击穿测试,所述测试装置包括电极室组件和电极芯组件;所述电极室组件包括上电极盖和电极底座,电极底座为一上端敞开的用于盛放电极液和样品的矩形盒体,电极底座周沿设有导杆,上电极盖周沿设有导杆孔,上电极盖以导杆孔与电极底座导杆滑接配合;所述电极芯组件包括下电极触头、上电极触头、绝缘螺帽、电极圈和绝缘套;上电极触头以螺纹结构插置于上电极盖的螺纹孔内,所述绝缘螺帽包覆并固定于上电极触头顶端,所述电极圈环绕于上电极触头与上电极盖的相交处,电极圈与上电极盖固接并以绝缘套包覆;所述下电极触头嵌置于电极底座内,所述上电极触头的下端面和下电极触头的上端面为样品夹持面,样品夹持面的面积小于样品面积。
所述上电极触头为负电极触头,所述下电极触头为正电极触头。
所述上电极触头、下电极触头均为圆柱形触头。
当本装置进行高压击穿测试时,样品采用面积大于上、下电极触头横截面面积的片状样品,上电极触头和下电极触头夹于样品的中部。
所述上电极触头、下电极触头均以无氧铜材料成型,所述绝缘螺帽及绝缘套以聚碳酸酯PC或者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成型;所述电极液为甘油或硅油。
当本装置进行高压击穿测试时,上电极盖下滑至电极底座上,上电极盖与电极底座围成一密闭的电极室。
所述上电极盖下沿处设有倒扣,当上电极盖下滑至电极底座上时,所述倒扣压紧于电极底座的侧壁外表面上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电极触头、下电极触头均为圆柱形触头;上电极触头以螺纹结构插置于上电极盖的螺纹孔内;所述上电极触头的下端面和下电极触头的上端面为样品夹持面,样品夹持面的面积小于样品面积;当本装置进行高压击穿测试时,样品采用面积大于上、下电极触头横截面面积的片状样品,上电极触头和下电极触头夹于样品的中部;由于本产品采用螺旋式压紧方式,可以保证上、下电极触头能以较大的力压紧试样,避免试样在电弧冲击下漂移,而且由于样品夹持面的面积小于样品面积,可以有效避免边缘击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极芯组件包括下电极触头、上电极触头、绝缘螺帽、电极圈和绝缘套;上电极触头以螺纹结构插置于上电极盖的螺纹孔内,所述绝缘螺帽包覆并固定于上电极触头顶端,所述电极圈环绕于上电极触头与上电极盖的相交处,电极圈与上电极盖固接并以绝缘套包覆;所述下电极触头嵌置于电极底座内,所述绝缘螺帽及绝缘套以聚碳酸酯PC或者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成型;当本装置进行高压击穿测试时,上电极盖下滑至电极底座上,上电极盖与电极底座围成一密闭的电极室;该设计能够保证高压击穿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而且提升了试验时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示意图;
图中:1-绝缘螺帽;2-上电极触头;3-绝缘套;4-电极圈;5-上电极盖;6-倒扣;7-导杆;8-下电极触头;9-电极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56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