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眼部识别的疲劳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3650.2 | 申请日: | 2016-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2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吕朝锋;吴双;张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1 | 分类号: | A61B5/11;A61B5/0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何碧珩 |
地址: | 310058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眼部 识别 疲劳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电传感装置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交通安全问题亟待改善。截至2015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79 亿,而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仅2015年,全国共接报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17起,共造成72387人死亡。而所有交通安全事故中,由于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有很大比例。目前市面上,对驾驶员进行疲劳检测的设备或技术,都因为在实施条件、成本造价、驾驶体验等方面的局限性,而难以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蓬勃发展,柔性传感器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也越来越多,由于其贴合生物组织、体积微小、灵敏度高,在生理信号传感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我们将柔性电子技术和压电传感技术结合,就能得到一种性能优越、便利实用的疲劳检测设备。压电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经过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已经趋于成熟,如果应用在驾驶员疲劳检测上,能做到灵敏准确可实施性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疲劳驾驶,改善交通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眼部识别的疲劳监测装置,能够识别人在不同精神状态下的不同眨眼行为,并给出相应的疲劳程度作为驾驶参考。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眼部识别的疲劳监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柔性基底和层合在所述柔性基底上的一系列压电结构单元组成的压电阵列,所述压电结构单元包括压电材料层、上下电极层和最外保护层,各个压电结构单元之间由导线连接,所述压电阵列通过导线连接电压测量设备。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或者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压电阵列中的压电结构单元采用串并联结合的方式连接。
所述装置通过胶粘层直接粘贴在人体眼周皮肤处,通过柔性基底将应变传递到压电结构单元中。
所述最外保护层为封装在所述柔性基底及压电阵列之外的透明的PI有机薄膜。
所述装置通过胶粘层直接粘贴在人体眼周皮肤处,通过柔性基底将应变传递到压电结构单元中。
所述柔性基底、压电材料层、上下电极层和最外保护层都采用微米级别的超薄材料制成,所述装置的整体厚度也控制在微米级别。
电压测量设备包括蓝牙传输模块、电荷放大器、降噪滤波电路,所述设备能通过所述蓝牙传输模块将电信号无线传输到外部测量设备,实时反映输出电压水平。
目前常见的疲劳监测系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影像识别驾驶员的生理信号(眨眼、点头等)来判断疲劳状态;另一种是通过车载计算机分析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急刹、变道等)来判断疲劳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疲劳监测系统具有较低成本、方便准确、灵敏可靠等优势,如果推广使用具有良好的竞争力。本实用新型的监测装置适用于各类机动车驾驶员,因为采用超薄设计,几乎对人体没有束缚作用,能够自己提供能量,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实时反馈眨眼行为,经过简单的电信号分析就能够及时提示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和疲劳程度,再辅以声光警报系统就有效的防止驾驶员发生疲劳驾驶,进而大幅减少因疲劳驾驶而产生的交通事故。整个系统节能环保,高效精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电结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传感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拉伸状态的工作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松弛状态的工作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压输出示意图。
图中标号:1-压电传感单元,2-柔性基底,3-压电结构单元,4-压电材料层, 5-上电极层,6-下电极层,7-蓝牙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
本实用新型的疲劳监测装置包括多个压电传感单元1(图1),所述压电传感单元1包括柔性基底2和层合在所述柔性基底2上的一系列压电结构单元3 组成的压电阵列,所述压电结构单元3包括压电材料层4、上电极层5、下电极层6和最外保护层,上下电极层将压电材料层4包覆其中,压电材料层4是产生电信号的功能性元件,上下电极层各个压电结构单元3之间由导线连接,所述压电阵列通过导线连接电压测量设备。
所述疲劳监测装置通过胶粘层直接粘贴在人体眼周皮肤处,并通过柔性基底将人体眼周的皮肤产生的应变传递到压电结构单元中。通常使用中,该装置粘贴在上眼睑和眉骨之间的皮肤上。
所述最外保护层为封装在所述柔性基底及压电阵列之外的PI有机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36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吊灯(WM‑MD68030)
- 下一篇:吸顶灯(0308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