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配电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0532.6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0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崔利俊;吴波;周文兵;冯涛;高禄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康普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00 | 分类号: | H02J1/00;H02J1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侨城北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配电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智能配电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多家运营商设备集中在同一个小型机房。机房中机柜产品对其安装设备的直流供配电管理,信息采集与上传,异常告警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的配电单元系统,只可系统进行直流分配输出、防雷及对其电压、电流、电能的测量,无法监测直流分配柜中其它告警状态,不利于监控,目前的配电单元系统体积庞大,功能单一,实用性差。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配电装置,实现集成度高、体积小、多功能以及实用性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智能配电单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智能配电单元,包括电表、防雷器、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所述电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防雷器、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所述第二次下电机构连接,所述防雷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所述第二次下电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所述第二次下电机构分别连接有互感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包括若干个串联的第一断路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次下电机构包括若干个串联的第二断路器。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智能配电单元还包括正极导电片以及负极导电片,所述正极导电片分别与所述第一断路器以及所述第二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以及所述第二断路器分别连接有负极导电片。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电表、所述防雷器、所述第一断路器以及所述第二断路器并排布置。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电表上设有显示屏以及通信端口。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互感器位于所述正极导电片的下方。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智能配电单元还包括机框,所述电表、所述防雷器、所述第一断路器、所述第二断路器、所述正极导电片以及所述负极导电片分别连接在所述机框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配电单元,通过设置电表、防雷器、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利用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将第一次下电以及第二次下电分配输出分别向四用户供电,防雷器给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提供防雷保护,并向电表提供防雷状态干接点,电表对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的电压、电流、电能的测量以及当前熔丝告警、防雷告警、门禁告警、烟感告警、水侵告警的监测,互感器分别采集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的电流,以监测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的用电状态,实现集成度高、体积小、多功能以及实用性强。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电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电单元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电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电单元的电路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
10电表 20防雷器
30第一断路器 40第二断路器
50互感器 60正极导电片
70负极导电片 80机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电单元,可以运用在通信行业的供配电系统中,实现配电装置的集成度高、体积小、多功能以及实用性强;或者,可以运用在其他行业的供配电系统中。
智能配电单元,包括电表10、防雷器20、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其中,所述电表10的一端分别与防雷器20、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第二次下电机构连接,防雷器20分别与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第二次下电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第二次下电机构分别连接有互感器50。
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第二次下电机构对直流供电分配输出供其四用户使用,防雷器20对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第二次下电机构进行雷击防护,电表10对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第二次下电机构的电压、电流、电能的测量,监测防雷告警状态,并对数据进行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康普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康普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05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抑菌作用的透气服饰面料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绢丝弹力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