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和法生产冷却结晶型产品的工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40419.8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2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军;侯超;张钰;张俊浩;蔺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博睿杰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00 | 分类号: | B01D1/00;B01D1/28;B01D1/3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0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和 生产 冷却 结晶 产品 工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蒸发领域中的一种高效节能工艺系统,特别涉及一种中和法生产冷却结晶型产品的工艺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能源的消耗主要集中在工业蒸发操作单元上,在医药、化工、食品、环保等领域的能源消耗非常大;传统的蒸发工艺多采用多效蒸发技术,其占地面积大、能耗高,并采用水蒸汽加热,主要为煤锅炉燃烧制得水蒸气,其燃烧效率低、硫化物或氮化物排放量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污染严重。
CN94111803.7和CN200810122701.7分别公开了采用水蒸汽加热蒸发浓缩,进而冷却结晶得到磷酸铵、氯化铵;CN201110029274.X公开了一种低温多效蒸发结晶过滤工艺方法,采用四效蒸发器装置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CN201210329385.7公开了一种用湿法磷酸生产磷酸一铵联产N-P二元复合肥的方法,采用两效蒸发器装置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CN201320214944.X和CN201310103497.5公开了一种容积式压缩机MVR热泵蒸发系统。
当前现有的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系统存在效率低下、能耗高、系统复杂、不科学、仍然对蒸汽有一定的依赖等诸多缺点,未能很好地考虑系统的余热梯级利用,造成系统综合热利用效率不高,容积式压缩机效率不高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更加高效节能的中和法生产冷却结晶型产品的工艺系统,该系统通过预热后降温喷水来调控容积式压缩机的喷水量及喷水温度,提高了容积式压缩机的绝热效率和容积效率,降低了系统单位耗能,因而减少了水蒸气的消耗和余热浪费而进行节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和法生产冷却结晶型产品的工艺系统,所述工艺系统包括中和合成单元、蒸发浓缩单元、结晶单元和干燥单元,所述中和合成单元与蒸发浓缩单元相连接,蒸发浓缩单元与结晶单元相连接,结晶单元与干燥单元相连接;
所述中和合成单元用于原料的投放、反应及沉淀;
所述蒸发浓缩单元包括分离部分、压缩冷凝循环部分和喷水循环部分,所述分离部分用于将水蒸气从原料液中分离出来,所述压缩冷凝部分用于将分离部分产生的水蒸气压缩为高温高压的饱和蒸汽,同时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喷水循环部分完成对原料液的预热后,冷凝水进行降温喷水;
所述结晶单元用于将从蒸发浓缩单元出来的原料液冷却结晶;
所述干燥单元用于将结晶出的半成品干燥成为合格产品。
进一步,所述中和合成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料投放部分、中和反应部分、沉淀部分,其中原料投放部分为液体酸或碱储罐,中和反应部分为中和搅拌反应罐(NT01),沉淀部分为沉淀池(ST01)。
进一步,所述蒸发浓缩单元包括:
预热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泵(P01)、一级预热器(E01)、二级预热器(E02)、三级预热器(E03)构成的通路;
浓缩循环部分,包括加热器(E04)、气液分离器(F01)、循环泵(P02)依次相连构成的循环通路,其中气液分离器(F01)构成了分离部分,预热部分的三级预热器(E03)的液体出口与浓缩循环部分的加热器(E04)底部的液体进口连接;
压缩冷凝循环部分,包括容积式压缩机(C01)、二次分离器(F02)、加热器(E04)、冷凝水罐(V01)依次相连构成的循环通路,其中气液分离器(F01)的气体出口与容积式压缩机(C01)的气体进口连接,经容积式压缩机(C01)压缩后形成高温高压的蒸汽,经加热器(E04)对循环料液进行加热,产生的冷凝水进入冷凝水罐(V01),加热器(E04)构成了水蒸气加热部分;
喷水循环部分,包括冷凝水罐(V01)、喷水泵(P05)、二级预热器(E02)、容积式压缩机(C01)、二次分离器(F02)依次相连构成的循环通路,通过调节喷水量和喷水温度提高容积式压缩机(C01)的绝热效率和容积效率,二次分离器(F02)和冷凝水罐(V01)通过液封装置相连接,多余喷水回流至冷凝水罐(V01)。
进一步,所述蒸发浓缩单元还包括:
浓缩液排出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循环管道和出料泵(P03),出料泵(P03)与浓缩循环部分的循环泵(P02)的出口连接;
冷凝水余热利用部分,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水泵(P04)、三级预热器(E03)、中和反应部分(NT01)构成的通路,冷凝水泵(P04)与冷凝水罐(V01)的出口连接,利用冷凝水余热加热三级进料,并将冷凝水最终排入中和反应部分(NT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博睿杰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博睿杰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404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