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双囊三腔胸腹腔穿刺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38876.3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7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钮柏琳;杜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1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双囊三腔 胸腹 穿刺 引流 | ||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医疗器械的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新型双囊三腔胸腹腔穿刺引流管。
背景技术
胸腹腔积液(脓)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临床常常需要对其穿刺引流以减轻组织压迫、引流脓液和进行病原学检查等。传统可循环利用的胸、腹腔穿刺针,由于针直径较大,特别是腹腔穿刺针,存在穿刺组织创伤损伤大、不易避开血管和神经、无法实现较长时间留置持续引流等缺点。如果患者胸、腹腔积液较多,往往需要多次次穿刺引流,既增加了医务人员工作量又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体验。这些弊端越来越不符合现代医疗需求(创伤小、痛苦体验少、并发症少、恢复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双囊三腔胸腹腔穿刺引流管,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包含引流管1,该引流管1的一端为尖头式设计,所述引流管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独立的第一腔体管2和第二腔体管3,所述引流管1的外圆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囊4和第二气囊5,所述第一腔体管2的一端延伸出引流管1与第一气囊4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管2 的另一端延伸出引流管1与第一接口6相连,所述第二腔体管3的一端延伸出引流管1与第二气囊5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管3的另一端延伸出引流管1 与第二接口7相连,所述引流管1的外圆面处向内径向开设有可与引流管1内部管腔相通的侧孔8,该侧孔8位于第一气囊4的两端附近。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杜绝了传统胸腹腔穿刺引流的中创伤大、不易固定、抽取耗费人工等问题;
2.增加胸腹腔积液的穿刺引流成功率,双气囊的设计使得腔内组织贴侧孔几率减小,进而保持通畅的持续引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它包含引流管1,该引流管1的一端为尖头式设计,所述引流管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独立的第一腔体管2和第二腔体管3,所述引流管1的外圆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气囊4和第二气囊5,所述第一腔体管2的一端延伸出引流管1与第一气囊4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管2的另一端延伸出引流管1与第一接口6相连,所述第二腔体管3的一端延伸出引流管1与第二气囊5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二腔体管3的另一端延伸出引流管1与第二接口7相连,所述引流管1的外圆面处向内径向开设有可与引流管1内部管腔相通的侧孔8,该侧孔8位于第一气囊4的两端附近。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技术方案部分的使用方法及其原理作进一步的阐述:
首先采用细穿刺针局部穿刺;
然后穿刺到胸、腹腔积液后停止进针(可明显降低腔内组织的损伤),顺穿刺针放入导丝;
接着导丝放入后退出穿刺针;
下一步采用扩皮针(器)扩开皮肤通道并退出扩皮针(器);
然后顺着导丝放入引流管1;
接着导管顺利植入后退出导丝,分别充盈第一气囊4和第二气囊5即可定位的目的,杜绝了传统胸腹腔穿刺引流的中创伤大、不易固定、抽取耗费人工等问题;
如果为胸腔穿刺引流,可在外口行包绕导管组织的缝针进行固定,仅需一针固定,防止气体进入体腔。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388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计算机机柜
- 下一篇:一种防震计算机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