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震器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37616.4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0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蕴茹;郝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郝建 |
主分类号: | F03G7/08 | 分类号: | F03G7/08;F16H37/12 |
代理公司: | 德州市天科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0 | 代理人: | 谢建华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器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器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等机动车辆在行进过程中减震器上下窜动,其产生的动能因不能得到有效利用,被白白浪费,如何有效利用减震器产生的动能成为一个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器发电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器发电装置,包括:
减震器;
齿条,固定设置于所述减震器上,当机动车行进时,可随减震器上下运动;
第一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
第一超越离合器,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内孔内,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的外圈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套装于固定轴上,所述固定轴固定在机动车的车体上,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可在固定轴上转动;
第一连杆机构,所述第一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铰链连接;
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
第二超越离合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齿轮的内孔内,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的外圈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套装于固定轴上,所述固定轴固定在机动车的车体上,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可在固定轴上转动;
第二连杆机构,所述第二连杆机构包括:连杆A和连杆B;所述连杆A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超越离合器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连杆A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杆B的一端铰链连接,所述连杆B的另一端与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上固定设置连接套,所述发电机的输入轴通过所述连接套分别于所述第二连杆和连杆B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超越离合器和第二超越离合器均为滚柱式超越离合器。
使用时,机动车在行进过程中,当减震器震动,齿条向上运动时,齿条带动第一齿轮顺时针旋转,此时第一齿轮通过第一超越离合器的外圈带动内圈旋转,第一超越离合器的内圈通过第一连杆机构带动发电机的输入轴旋转,发电机发电;此时第二齿轮逆时针旋转,第二齿轮带动第二超越离合器的外圈空转,第二超越离合器的内圈不旋转,第二连杆机构不工作。当减震器震动,齿条向上运动时,齿条带动第一齿轮逆时针旋转,此时第一超越离合器的外圈空转,其内圈不旋转,第一连杆机构不工作;同时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顺时针旋转,第二齿轮通过第二超越离合器的外圈带动第二超越离合器的内圈旋转,第二超越离合器的内圈通过第二连杆机构带动发电机的输入轴旋转,发电机发电。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发电装置将减震器震动产生的动能转化为电能,可为机动车辆本身提供电源,有效的利用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减震器、2齿条、3第一齿轮、4第一超越离合器、5第一连杆、6第二齿轮、7连杆A、8第二超越离合器、9第二连杆、10连接套、11发电机、12连杆B、13固定轴、14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震器发电装置,包括:
减震器1;
齿条2,固定设置于减震器1上,当机动车行进时,可随减震器1上下运动;
第一齿轮3,与齿条2相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郝建,未经郝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376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交互式空气系统
- 下一篇:一种空气净化器可调风向的风道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