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实验动物解剖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35961.4 | 申请日: | 2016-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2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3/00 | 分类号: | A61D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2800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实验 动物 解剖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实验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实验动物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动物相关的学科领域中,常使用鼠、兔、鱼、禽等作为实验动物进行实验,或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解剖。目前,针对鼠等体量较小动物,已存在数目较多的解剖台、固定装置等,但对于体量较大动物如兔、鸡等,功能完善、操作简便的操作台还不多见。目前已知的解剖台、固定装置等操作台,普遍存在操作困难、固定不牢的问题,且对于脊椎动物而言,因其背部脊柱突出,普通的操作台无法稳固地将动物固定在台面上,进而影响实验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适于实验动物——特别是脊椎类实验动物的操作台,其可以提供适应特定体形、固定牢靠的固定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实验动物解剖的固定装置,包括平台,平台由两部分构成,两部分通过铰链连接,平台可以对折,平台背面设有撑杆。
所述铰链为阻尼铰链或阻尼转轴。
所述撑杆与平台通过连接件活动连接,撑杆以铰链的轴线为轴呈对称分布,撑杆可沿平台所在平面转动;所述连接件设有定位件。
所述撑杆的数量为2~8个。
所述平台上端内侧设有头颈固定杆。
所述平台设有轨道,所述轨道为直线形或弧线形。
所述平台中部开设有凹缺,凹缺以平台铰接的轴线为轴呈对称分布。
所述凹缺为矩形或弧线形。
所述平台设有支架,平台上下两端通过转轴轴接在支架上,平台可沿轴线翻转。
所述支架包括支柱,转轴上设有齿轮,支柱上设有固定销,固定销可以卡滞住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门针对脊椎类实验动物而设计,其具有可对折的平台台面,以及绑缚端肢的撑杆,可以很牢靠地将动物固定在平台上,以方便实验。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功能完善,性能良好,解决了动物相关学科人员固定实验动物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可见:
1平台、2铰链、3撑杆、4连接件、5轨道、6定位件、7凹缺、8支架、9转轴、10支柱、11齿轮、12固定销、13头颈固定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平台1,平台1由两部分构成,构成平台的两部分可以是对称的,也可以是非对称的;两部分通过铰链2连接,铰链可以设置在平台1的上面,也可以设在其背面,且两部分之间紧密贴合或留有空隙;平台1可以对折,对折可以是向上的——即中间向下、两边向上,也可以是相反方向的对折,对折角度的大小在0~180度之间;所述铰链为阻尼铰链或阻尼转轴,使平台1的两部分在对折到一定角度时,可以保持角度不变。平台1背面设有撑杆3,撑杆3一端活动连接在平台1背面,另一端沿平台所在水平面向外延伸,撑杆3的长度大于构成平台两部分的宽度。
所述撑杆3与平台1通过连接件4活动连接,撑杆3以铰链2的轴线为轴呈对称分布,撑杆3可沿平台所在平面转动;根据实验动物的不同,撑杆3的数量为2~8个,并成对设置,优选为4个撑杆,以适用于具有四肢的脊椎类动物。
所述平台1上端内侧设有头颈固定杆13。
以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在进行固定动物时,基本满足了牢靠固定动物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一些辅助设备。如在各个撑杆3上设置绑带,同时在头颈固定杆13、铰链2等部位也设置上绑带,就可以更好地将动物固定住。同理,在进行解剖操作时,在平台的两侧边上设置钩子,以将剖开的部位向外牵拉,使得实验进行得更加顺利。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在平台1的背面设有轨道5,将撑杆3连接在轨道5上,可将撑杆3的一端沿轨道5移动,达到调整各组撑杆之间距离的目的,由此可实现在所述平台上固定不同体量的动物。所述连接件4上设有定位件6,可将撑杆3的一端固定在轨道5的一定位置上。所述轨道5为直线形或弧线形,如为弧线形的轨道,两弧线也以是相对的,也可以是相背的,以适应不同体形的实验动物。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民族大学,未经内蒙古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359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