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翅式微循环散热器及微循环换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131716.6 | 申请日: | 2016-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18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杰;迟兴国;谭文才;陈伟超;孔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1 | 代理人: | 吴杰 |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式微 循环 散热器 微循环 系统 | ||
1.一种板翅式微循环散热器,包括热源模块安装板、散热器安装板和散热组件,所述热源模块安装板和散热器安装板相互固定且内部形成用于容纳工质的主工质腔,所述散热组件安装在散热器安装板上,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间隔设置的微循环散热模块和冷却空气通道,所述微循环散热模块包括两个隔板和设置在隔板两端的分工质腔封条,所述隔板和分工质腔封条围成分工质腔,所述微循环散热模块的一端安装在散热器安装板上,使分工质腔与主工质腔连通,另一端密闭或多个微循环散热模块的此端彼此相互连通,所述冷却空气通道内设有散热翅片,所述主工质腔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吸液微通道,所述分工质腔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吸液微通道,所述第一吸液微通道和第二吸液微通道均为毛细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翅式微循环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的远离散热器安装板的一侧设有盖体,所述盖体内为蒸汽平衡腔,所述分工质腔均与蒸汽平衡腔连通,所述蒸汽平衡腔的内壁上设有毛细结构的第三吸液微通道,所述毛细通道为当量直径为0.001~8㎜的规则孔隙或不规则孔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翅式微循环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液微通道为内壁上设有微小凸起或凹坑的结构、内壁上设有微小凹槽的结构或多孔金属结构,所述第二吸液微通道为内壁上设有微小凸起或凹坑的结构、内壁上设有微小凹槽的结构或多孔金属结构,所述第三吸液微通道也为内壁上设有微小凸起或凹坑的结构、内壁上设有微小凹槽的结构或多孔金属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翅式微循环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液微通道、第二吸液微通道和第三吸液微通道具有不同或相同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翅式微循环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金属由烧结工艺制成,所述微小凸起、凹坑和微小凹槽由刻蚀工艺或机械加工方式获得。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板翅式微循环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空气通道的两个侧壁分别与同一个散热翅片的两侧相连或两个侧壁上各设有一个散热翅片且两个散热翅片之间设置翅片隔板,所述散热翅片的两端均设有空气腔封条。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板翅式微循环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质为水、甲醇、乙醇、乙二醇或丙酮,所述散热翅片为波纹无切口形、波纹有切口形、平直形或锯齿形。
8.一种板翅式微循环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板翅式微循环散热器,还包括用于提供冷却空气的风机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翅式微循环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为轴流式或离心式风机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3171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频器的辅助冷却装置
 - 下一篇:一种BBU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