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恒温动力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30630.1 | 申请日: | 201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5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徐蒙;金月生;杨高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环宇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7 | 分类号: | H01M10/617;H01M10/613;H01M10/6551;H01M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温 动力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恒温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动力电池在组装时,贴合比较紧密,因此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发出去,从而造成电池温度升高,不仅会造成电池电能消耗过快,并且会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恒温动力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恒温动力电池,来解决目前的动力电池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温动力电池,包括箱体和电池,所述箱体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分布有若干件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箱体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腔体,所述隔板为铜板,所述电池设于所述隔板上,所述隔板上设有散热孔,所述箱体背面设有散热风扇。
进一步,所述箱体包括框架、侧板、后板、顶板和底板,所述侧板数量为两件,所述侧板设于所述框架两侧,所述后板设于所述框架后侧,所述底板设有所述框架底部,所述顶板设于所述框架顶端,所述框架的前端设有滤网。
进一步,所述框架上还穿设有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所述第一导电板上设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二导电板上设有第二触点,所述第一触点与所述电池正极连接,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电池的负极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电板的上端设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导电板的上端设有第二折弯部。
进一步,所述第一折弯部上设有第一回弹槽,所述第二折弯部上设有第二回弹槽。
进一步,所述第一折弯部的端部设有第一手位部,所述第二折弯部的端部设有第二手位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恒温动力电池,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传递到隔板上,由于隔板为铜板,因此使得隔板的导热性好,再由风扇将箱体内部的空气抽出,同时将新的空气抽入到箱体内,使得箱体内部的空气能循环,在将箱体中的空气排出时,可将隔板上的热量带出,从而达到给隔板和电池散热降温,使得电池处于常温环境下运行,从而避免了电池温度过高而导致电能消耗快,同时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恒温动力电池的剖视图;
图2是恒温动力电池的剖视图;
图3是恒温动力电池的左视图;
图4是恒温动力电池的主视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4所示,一种恒温动力电池,包括箱体1和电池2,所述箱体1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分布有若干件隔板3,所述隔板3将所述箱体1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腔体,所述隔板3为铜板,所述电池2设于所述隔板3上,所述隔板3上设有散热孔4,所述箱体1背面设有散热风扇5。该恒温动力电池,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传递到隔板上,由于隔板3为铜板,因此使得隔板3的导热性好,再由风扇5将箱体1内部的空气抽出,同时将新的空气抽入到箱体1内,使得箱体1内部的空气能循环,在将箱体1中的空气排出时,并且在隔板3上设置了散热孔4,因此可将隔板3上的热量快速带出,从而达到给隔板3和电池2散热降温,使得电池2处于常温环境下运行,从而避免了电池温度过高而导致电能消耗快,同时保证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箱体1包括框架101、侧板102、后板103、顶板104和底板105,所述侧板102数量为两件,所述侧板102设于所述框架101两侧,所述后板103设于所述框架101后侧,所述底板105设有所述框架101底部,所述顶板104设于所述框架101顶端,所述框架101的前端设有滤网106。因此,通过框架101、侧板102、后板103、顶板104和底板105组成箱体,而滤网106是可防止灰尘进入到箱体1内部。
进一步,所述框架1上还穿设有第一导电板107和第二导电板108,所述第一导电板107上设有第一触点109所述第二导电板108上设有第二触点110,所述第一触点109与所述电池2正极连接,所述第二触点110与所述电池2的负极连接。因此,可将箱体1内部的所有电池并联起来。代替了传统焊接式并联,不仅使得电池2组装更方便,并且便于电池更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环宇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环宇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306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