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灯丝条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130320.X | 申请日: | 2016-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0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 发明(设计)人: | 佘君;于天宝;章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1S4/24 | 分类号: | F21S4/24;F21V23/00;F21V23/06;F21Y103/10;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灯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灯丝条。
背景技术
LED光源具有发光效率高、节能、环保、寿命长等特点,被称为“绿色照明光源”。采用倒装工艺的LED具有高取光效率、低热阻、高可靠性等优越特性。同时,LED灯丝灯具备360°发光、集成高压驱动、符合传统的照明使用习惯等优势。
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近些年市面上出现了能全面发光的LED灯丝条。这种LED灯丝条一般都是呈一字型排列的LED芯片4通过串联方式连接的排列在条形支架2上,如图1所示,其中,1为电极引脚,3为印制导电线路;且其芯片电极两端下面是等间距排列的镀银层5,如图2所示,芯片通过共晶焊技术固定在镀银层上完成电学互连。
但是,这种灯丝中的芯片排布方式过于单一、空间光场分布不均匀,其底部接受面照度均匀性较差,容易使人产生眩光,从而造成人眼瞳孔的剧烈变化,加重视觉疲劳损伤视觉神经,对人眼视力产生负面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灯丝条,有效解决了现有LED灯丝条发光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LED灯丝条,包括:条形支架、设置在条形支架两端的电极引脚、设置在条形支架表面的印刷导电线以及通过印制导电线相互连接的多个LED芯片,其中,
所述印制导电线呈轴对称设置在条形支架表面,且分为两排并行设置;
当每排中包括的印制导电线为奇数,则所述多个LED芯片首尾相连呈中心对称依次焊接在印制导电线上;
当每排中包括的印制导电线为偶数,则所述多个LED芯片首尾相连呈轴对称依次焊接在印制导电线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LED芯片为倒装LED芯片。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印制导电线呈轴对称设置在条形支架表面,且分为两排并行设置中,具体包括:
所述印制导电线分为两排并行设置在条形支架上,且每排中包括的印制导电线等间距均匀轴对称设置。
进一步优选地,在两排印制导电线中,每列印制导电线之间设置一LED芯片;在每排印制导电线中,LED芯片间隔设置在每两个印制导电线之间,且在两排印制导电线中交错分布,形成多个LED芯片首尾相连串联连接于条形支架上的LED灯丝条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灯丝条中,将倒装LED芯片首尾相连串联连接在印制导电线上,以此实现LED灯丝条的360°发光,大大提高了LED灯丝条光场空间分布的均匀性,不使人产生眩光,从而达到保护人眼视力的目的,符合LED灯照明设计地要求。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灯丝条中LED芯片的排布方式使得条形支架上单位面积中LED芯片的数量增多,从而大大提高了LED灯丝条的总发光功率。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LED灯丝条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灯丝条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LED灯丝条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LED灯丝条另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图2所示的现有LED灯丝条工作过程中受光面的照度分布图;
图6为图3所示的现有LED灯丝条工作过程中受光面的照度分布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电极引脚,2-条形支架,3-导电线路,4-LED芯片,5-镀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大学,未经南昌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303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流管理平台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AlGaInP发光二极管薄膜芯片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