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放射粒子近距离辐射诱导细胞损伤的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21128202.5 申请日: 2016-10-17
公开(公告)号: CN206337278U 公开(公告)日: 2017-07-18
发明(设计)人: 赵相轩;荣箭;卢再鸣;郭启勇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主分类号: C12M1/42 分类号: C12M1/42;C12M1/36;C12M1/12
代理公司: 辽宁东来律师事务所21239 代理人: 张宬,张军贵
地址: 110000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放射 粒子 近距离 辐射 诱导 细胞 损伤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放射粒子近距离辐射诱导细胞损伤的装置。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具有发病隐匿和难以治愈的特点,已经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其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切除、放射线治疗和化学治疗三种方法。目前,早期手术切除仍是治疗各种癌症的主要手段,然而,大部分患者明确诊断时已处于癌症进展期(晚期),失去做手术切除的机会;传统的外部放射线治疗会由于正常人体组织对射线的敏感性所限导致其疗效并不好,而全身化学治疗不但效果也非常有限,而且会伴随巨大的副作用。

目前,包括肝癌在内的许多恶性肿瘤,已经被证实对辐射敏感。放射线能够诱导这类癌细胞DNA损伤而发生细胞凋亡。随着新的放射治疗技术和设备的问世,近距离放射疗法(如125I、60Co、226Ra、103Pd粒子植入治疗)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是对肿瘤进行近距离内照射的一种方式,具有微创、简便、高效、副作用小等优势。它能够将最大计量的放射性强度直接投照到肿瘤本身,而周围正常组织受照计量很低,这种局部的高剂量能够对敏感的肿瘤起到治疗的作用,而周围正常组织所受的毒性及急性放射性损伤较小。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已经大约有100年的历史了,最早的记录起源于十九世纪90年代,早期应用于临床的放射性粒子为一些高能放射性核素,如等等。由于高能r-射线防护困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副反应,因此这种临床治疗手段受到了限制,然而最近20年逐渐出现了一些低能放射性粒子,如125I、103Pd等,这些都拓展了放射性粒子在治疗领域的应用。125I粒子是密闭治疗最接近于理想化的放射性核素,单个放射性活度为0.3~1.0mCi,其半衰期为60.2天,能量为27.4~31.4Kv(X线)、35.5Kv(r射线)。其最大体内照射范围约1.7cm。由于便于保存,同时对患者及医务人员损伤较小,这种放射性粒子内部植入近距离照射的方法正逐渐在临床工作中被广为接受。

然而,125I粒子植入治疗并不是一个的普适性(One size fits all)治疗方法。临床上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对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的效果个体差异很大,很大一部分患者对治疗不敏感或后期产生抗性,不同病理类型的癌细胞对125I粒子植入治疗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同一病理类型的癌细胞在不同的病人身上也有不同的放射敏感性。这些病例治疗后相应的病理表现可从肿瘤完全消失到疾病继续进展,相差甚多。由于目前常规的实验室和影像检查尚无法检测出每一位癌症患者对放射的敏感性,是否需要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选择标准仍然依靠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不仅导致相当一部分射线不敏感的癌症患者接受了125I粒子植入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局部放射毒性反应,而且某种程度上还延误了其他治疗手段应用的时机,发生肿瘤进展,手术预后变差。因此,寻找与射线敏感性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以期对癌症患者进行筛选,避免无效、过度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对于近距离放射线治疗,尤其是125I诱导凋亡损伤的相关敏感性分子机制国内外仍然鲜有报道。

为了更好的研究包括肝癌在内的癌细胞对近距离放射线敏感性的分子机理和射线损伤修复机制,需要建立一种近距离粒子辐射细胞损伤实验的装置。该装置能够在体外模拟人体癌变细胞或正常细胞对于近距离粒子放射线诱导的各种损伤(如细胞凋亡)。从而进行恶性肿瘤细胞抵抗放射线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以及增敏药物研发实验等研究。目前国内尚没有商业化的近距离放射线诱导细胞凋亡损伤实验的装置出现。国外现有的细胞照射损伤装置通常结构复杂,设备成本十分昂贵,这给我国相关研究造成了阻碍。因此研制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经济、实用型模具,将会极大的推动我国在相关领域的进展。此装置将有助于找到临床的理想放射线敏感分子预测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成本低廉的用于放射粒子近距离辐射诱导细胞损伤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放射粒子近距离辐射诱导细胞损伤的装置,包括培养皿、保护罩、控制拉杆和放射粒子装载板;所述保护罩套装在所述培养皿的上方,所述培养皿的底部装有备实验用的细胞,所述控制拉杆与所述放射粒子装载板相连接,所述控制拉杆带动所述放射粒子装载板在所述保护罩内上下运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282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