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本共射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参数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22894.2 | 申请日: | 2016-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3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扬;李恒;张国银;赵磊;谭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本 放大器 静态 工作 参数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本共射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参数检测装置,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学生在进行基本共射放大器实验时,其静态工作点参数的准确性影响了后续实验结果,实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进行评判时,需要用万用表对每位学生实验的静态工作点参数进行反复测量、核对,再进行评分,不仅工作效率低、影响实验进程,而且严重降低实验教学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本共射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参数检测装置,通过在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模块上安装控制电路,对基本共射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解决在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每个参数依次进行测量、核对,再进行评分而导致工作效率低的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实验教学质量。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基本共射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参数检测装置,包括基本共射放大电路1、减法运算电路2、双限电压比较电路3、LM7805三端集成稳压电路4、光电耦合器5、继电器6、逻辑控制电路7、发光二极管;所述减法运算电路2将检测到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1的静态工作点参数,送给双限电压比较电路3进行比较后,双限电压比较电路3输出信号控制光电耦合器5的工作状态,从而控制继电器6动作和发光二极管发光;
所述基本共射放大电路1包括电容C1、C2、C3、电阻R1、R2、R3、R4、电位器RP1、三极管T1;所述电位器RP1、电阻R1、R2依次串联后并联在+12V电源的两端,基本共射放大电路1的正向输入端通过电容C1同时连接着电阻R1、R2的连接点和三级管T1的基极,三极管T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电源正极连接,同时,三极管T1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2作为基本共射放大电路1的正向输出端;电阻R4和电容C3并联后与三极管T1的发射极连接。
所述减法运算电路2包括电阻R5、R6、R7、R8、集成运算放大器A1;所述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分别通过电阻R5、R7与集成运算放大器A1的同向输入端和反向输入端连接,集成运算放大器A1的同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6接地,集成运算放大器A1的反向输入端通过电阻R8与其输出端连接;
所述双限电压比较电路3包括电阻R9、R10、电位器RP2、RP3、集成运算放大器A2、A3、二极管D1、D2;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A1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0分别与集成运算放大器A2的同相输入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A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集成运算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A3的同相输入端分别与电位器RP3、RP2的调整端连接后,通过电阻R9与+12V电源连接,集成运算放大器A2与集成运算放大器A3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着二极管D1、D2的阳极,二极管D1、D2的阴极连接后作为双限电压比较电路3的输出端;
所述+12V电源的两端通过并联电容C4滤波后连接在LM7805三端集成稳压电路4的1脚和3脚,LM7805三端集成稳压电路4的2脚与3脚间通过并联电容C5滤波后输出+5V电压作为后续电路的供电电源;
所述光电耦合器5中的红外发射管VD1阳极通过电阻R11连接着双限电压比较电路3的输出端,红外发射管VD1的阴极与红外接收管VT1的发射极连接后接地,红外接收管VT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2、R13分别与LM7805三端集成稳压电路4的2脚和三极管T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2的集电极与继电器6的一端连接,继电器6的另一端连接着LM7805三端集成稳压电路4的2脚,电阻R14和发光二极管LED1串联后并联在继电器6的两端;
所述减法运算电路2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继电器6的常闭触点KM和电阻R15后与光电耦合器5中的红外发射管VD2的阳极连接,红外发射管VD2的阴极与红外接收管VT2的发射极连接后接地,红外接收管VT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6与LM7805三端集成稳压电路4的2脚连接;
所述逻辑控制电路7包括非门N1、N2、与门A1、A2;所述非门N1、N2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着光电耦合器5中的红外接收管VT1的集电极和光电耦合器5中的红外接收管VT2的集电极,非门N1、N2的输出端连接着与门A2的两个输入端,与门A1的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着非门N1的输出端和非门N2的输入端,与门A1、A2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电阻R17、R18与发光二极管LED2、LED3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2、LED3的阴极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228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