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肢运动器械以及辅助环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20951.3 | 申请日: | 201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7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郑敏;褚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敏;褚国庆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1G7/05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李思霖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肢 运动 器械 以及 辅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肢运动器械以及辅助环。
背景技术
长期卧病在床或是长年瘫痪在床的病人几乎没有机会做一些肢体锻炼,虽然所处的护理床具有舒展、起背等功能,但仍然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而且长期的躺在病床上,会引发患者其他疾病的发生,例如:导致患者血液流通不畅,易形成血栓;患者运动量少,能量消耗小,易引发肥胖症;关节活动频率低,容易引起骨质病变,肌肉萎缩。因此,适当的运动对人体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对于长期卧病在床或是长年瘫痪在床的病人,即使少量的运动也是极为困难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肢运动器械以及辅助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四肢不便者以及瘫痪病人肢体锻炼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四肢运动器械,包括支架、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一吊环、第二吊环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和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吊环与所述第一滑轮连接,所述第二吊环与所述第二滑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滑轮与所述第二滑轮转动,分别带动所述第一吊环和所述第二吊环运动。
进一步,所述支架包括横杆、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固定部;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上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横杆的两端,且其下端连接于所述固定部。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支架主要支撑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一吊环、第二吊环和驱动装置,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所述支架还包括锁紧旋扣;所述锁紧旋扣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分别连接所述横杆的连接处。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连接处使用锁紧旋扣可实现支架的固定、拆卸,同时可以调整支架的宽度、角度等。
进一步,所述横杆包括与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连接的长方体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竖杆、所述第二竖杆连接的圆柱部;所述圆柱部连接于所述长方体部的两端。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长方体部作为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载体,用以安装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圆柱部作为长方体部的载体,与长方体部共同组成横杆;圆柱部与长方体部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同时为动连接,长方体部可绕其自身轴线旋转,为了方便安装、拆卸、更换与使用。
进一步,所述横杆还包括条形通孔、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条形通孔贯穿所述长方体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其长度方向和所述长方体部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条形通孔前后两个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通过各自的旋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之间。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均放置在条形通孔中,其滑轮的旋转轴分别设置在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中,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可在条形通孔的宽度方向移动,并且能够在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均分别由两根直径不同的小竖杆与大竖杆组成,所述小竖杆套接于所述大竖杆内壁。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套接在一起的大竖杆和小竖杆可通过套接部的长度在调整横杆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的旋转轴包括与滑轮连接的旋转部,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连接的卡接部;所述旋转部与所述卡接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通过所述卡接部固定于所述横杆上。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卡接部将第一滑轮与第二滑轮固定在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固定部与旋转部为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卡接部连接所述旋转部的一端设置为扁平状。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扁平状的卡接部与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之间为面接触,固定性能好,保证了卡接部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马达和第二马达;所述第一马达驱动所述第一滑轮双向旋转;所述第二马达驱动所述第二滑轮双向旋转。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马达的正反转带动滑轮正反转,实现了吊环的上提和下放的运动,进而达到帮助患者运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辅助环,用于根据上述所述的四肢运动器械,包括缠绕层、上粘结层和下粘结层;所述上粘结层设置于所述缠绕层上表面左侧边缘处,所述下粘结层设置于所述缠绕层下表面;所述上粘结层与所述下粘结层能够通过所述缠绕层粘结。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在患者进行某些运动时,可将该辅助环缠绕在患者关节处,可减小患者关节处的弯曲度,进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敏;褚国庆,未经郑敏;褚国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209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电量分析功能的框架控制器
- 下一篇:高精度模拟信号隔离转换输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