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光电复合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19005.7 | 申请日: | 201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26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力生;苏小英;郑延红;吴水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9/02;H01B7/28;H01B7/288;H01B7/282;H01B7/17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53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10 kv 交联 聚乙烯 绝缘 光电 复合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光电复合电缆,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测温监控和通信功能的高压交联聚乙烯绝缘光电复合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导体载流量过大,造成导体温度过高问题,大多采取在电缆外置光纤来测量电缆导体温度,然而上述光纤外置造成光纤和导体之间隔着绝缘层,使得测量的温度不是导体实时的温度。
为了更加准确地、及时地测量导体的实时温度,同时也能够提供数据传输,本发明人发明了一种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光电复合电缆,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光电复合电缆,以解决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导体载流量过大造成导体温度过高的问题,通过光纤单元和导体直接接触从而保证测量的及时和准确,同时光纤单元的其他光纤还能够提供数据传输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光电复合电缆,由导体、光纤单元、导体包带层、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缓冲层、皱纹铝套、沥青层和护套层组成。导体位于电缆中心,光纤单元位于导体之内,导体之外包覆半导电的导体包带层,导体包带层之外依次挤包导体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屏蔽层,绝缘屏蔽层之外绕包半导电的缓冲层再挤包皱纹铝套,在皱纹铝套上涂敷沥青层并挤包护套层。
所述导体采用铜单线绞合紧压而成,截面为圆形,截面大于800mm2采用分割导体结构,同时导体采用阻水结构,在导体绞合的间隙填充阻水纱,当导体进水后阻水纱吸水膨胀,阻挡水沿着导体间隙纵向进入电缆,使导体具有纵向阻水性能。
所述光纤单元采用不锈钢管松套结构,不锈钢管中至少有一根光纤,不锈钢管放置在导体的中心与导体直接接触,不锈钢管内的光纤具有温度监测、数据传输的功能。
所述导体包带层采用厚度0.15mm的半导电尼龙阻水带双层重叠绕包。
所述导体屏蔽层、绝缘层和绝缘屏蔽层采用三层共挤技术成型,能有效改善绝缘的电场分布,避免局部放电的产生,保证电缆的寿命,导体屏蔽层、绝缘屏蔽层厚度为1.0mm。
所述缓冲层采用厚度2.0mm的半导电尼龙阻水带双层间隙绕包,半导电尼龙阻水带具有吸水膨胀性能,使电缆具有纵向防水性能,同时保护电缆在皱纹铝套(金属护套)挤出的烫伤以及敷设时机械力损伤。
所述皱纹铝套采用连续挤压的方式挤包铝护套并轧纹而形成,使电缆具有一定弯曲性能。
所述护套层为聚乙烯护套,能有效保护皱纹铝套和电缆。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一般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相比,增加了光纤单元,可以通过光纤实时测量电缆运行时的温度,避免电缆导体温度过高造成的事故,同时光纤单元还具备数据传输的通信功能,使电缆兼具电力和通信电缆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光电复合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导体1,光纤单元2,导体包带层3,导体屏蔽层4,绝缘层5,绝缘屏蔽层6,缓冲层7,皱纹铝套8,沥青层9,护套层10,阻水纱1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光电复合电缆的结构,由导体1、光纤单元2、导体包带层3、导体屏蔽层4、绝缘层5、绝缘屏蔽层6、缓冲层7、皱纹铝套8、沥青层9和护套层10组成。导体1位于电缆中心,光纤单元2位于导体1之内,导体1之外包覆导体包带层3,导体包带层3之外依次挤包导体屏蔽层4、绝缘层5、绝缘屏蔽层6,绝缘屏蔽层6之外绕包缓冲层7再挤包皱纹铝套8,在皱纹铝套8上涂敷沥青层9并挤包护套层10。
所述电缆中心的导体1,采用铜单线绞合紧压而成,截面为圆形,截面大于800mm2采用分割导体结构,同时导体采用阻水结构,在导体1绞合的间隙填充阻水纱11,当导体1进水后阻水纱11吸水膨胀,阻挡水沿着导体1间隙纵向进入电缆,使导体1具有纵向阻水性能。
所述光纤单元2,采用不锈钢管松套结构,不锈钢管中至少有一根光纤,不锈钢管放置在导体1的中心与导体1直接接触,不锈钢管内的光纤具有温度监测、数据传输的功能。
所述导体之外的导体包带层3,采用厚度0.15mm的半导电尼龙带双层重叠绕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190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