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胆道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18691.6 | 申请日: | 2016-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2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许雪峰;张磊;吕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87 | 代理人: | 于晓菁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胆道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入胆总管内的引流管,用于胆总管探查后胆管引流,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各种原因(如胆道结石,梗阻性黄疸等)行胆总管探查后需要常规放置胆道引流管,目前常用的是普通的T型管,它包括放入胆总管和引流出腹壁的一根乳胶T型支撑引流管,因胆总管的管径不同放置不同直径的T管,术后6周左右需要常规行胆道镜检查,以了解是否还有胆道结石残留,如有结石残留,可行经腹壁窦道胆道镜取石,从临床实践中,腹壁窦道越大胆道镜就越容易放入,也即胆道取石越方便,腹壁窦道的大小取决于术中放置的T管的粗细。故临床工作中胆总管探查后放置的T管越粗越好,也为后续的治疗带来方便。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有不少病人因各种原因需要探查胆总管(特别是急症情况下),而胆总管并不粗,有时胆总管内径在4、5毫米,术中只好放置较细的T管(如16、18号T管),因T管较细,形成腹壁窦道也细,术后胆道镜无法经窦道放入或放入困难,如有胆道残余结石,给后续处理带来极大的不便。目前市售胆道内的引流管和引出腹壁的管道内外径是相同的,故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临床困惑的胆道引流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能适应较细的胆总管,又能满足经腹壁窦道胆道镜的检查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胆道引流管,包括胆道内引流管和引出腹壁引流管,所述胆道内引流管侧壁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与引出腹壁引流管一端连通,且引出腹壁引流管管径比胆道内引流管管径大。
进一步地,由于胆道内引流管需对胆总管起到支撑作用,其外径需根据胆总管内径相应调整,通常在3毫米到6毫米范围之内;同时,为方便术后胆道镜的放入及残余结石的处理,引出腹壁引流管的内径须大于5毫米,优选在5毫米-9毫米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所述管径较大包括内径较大、外径较大和内径外径分别较大的情况。
优选地,所述引出腹壁引流管上有刻度标记,进一步优选为厘米刻度标记,用以方便手术者了解放入胆总管和腹壁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胆道内引流管与引出腹壁引流管之间呈直角连接。
优选地,所述胆道内引流管和或引出腹壁引流管管壁内涂覆有标记,该标记材料在X光下可见。X光下可见即所选材料X光无法或相对较难透过,进一步优选为含钙的非金属材料,便于手术后通过X光机了解该管的在位情况又不影响术后核磁共振检查。
优选地,所述胆道内引流管侧壁还设置有缺口,以方便手术中将引流管置于胆道内部。
优选地,所述胆道内引流管和引出腹壁引流管由橡胶或硅橡胶制成。
优选地,所述胆道内引流管与引出腹壁引流管的连接可拆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套使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拆卸的引出腹壁引流管组件与胆道内引流管组件,且分别设置有连接部,用于可拆卸地互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引出腹壁引流管的长度为20-30厘米。
优选地,所述胆道内引流管的长度为10-15厘米。
非固定连接允许手术操作者根据实际临床情况选择相应粗细的引流管,连接后作为引流管。
在较细胆总管探查时,在胆管内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T型管是防止术中术后胆瘘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放置该支撑管起引流作用,可以减少术后早期胆管内压,一旦较细胆道有残余结石,即可通过较粗的腹壁窦道经胆道镜取石,一种几乎无创的方法,大大减轻的病人的痛苦,同时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也为临床实际工作带来的便利。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放入胆总管内的T型引流管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入胆总管内的新型T型引流管,包括引出腹壁引流管1和胆道内引流管2,当患者胆总管较细时,应选用外径与胆总管粗细匹配的胆道内引流管2,同时,为了术后胆道镜检查的方便,应使用较粗的引出腹壁引流管1。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该T型引流管由半透明乳胶材料制得,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强度,其中引出腹壁引流管1具有长度20厘米,内径9毫米,外径10毫米,胆道内引流管2具有长度10厘米,内径3毫米,外径4毫米,其中,引流管长度可根据实际临床情况适当修剪。胆道内引流管2侧壁设置有开孔,开孔与引流管1一端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186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学数学教学实验器具
- 下一篇:一种英语翻译讲解展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