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圆珠笔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15457.8 | 申请日: | 201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5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郜旭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43K7/00 | 分类号: | B43K7/00;B43K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圆珠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圆珠笔,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外出旅途、空间大小受限等情况的便携式圆珠笔。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经常进行外出学习、工作和旅行等,很多人需要随身携带圆珠笔进行记录等,因此怎样更加方便的携带圆珠笔是很多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为了外出的方便,需要尽量减少携带的圆珠笔的数量和其所占用的空间,因此如何在外出中更方便的携带圆珠笔是人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在国内圆珠笔的种类很多,其中“圆珠笔”可按外形分为两种:一种是“短式圆珠笔”,即圆珠笔的长度较短,因为一般笔的长度较长,需要占用空间长度较大,才能满足其携带要求,为了减少其占用的空间长度,于是便通过采用减小圆珠笔的长度来减少其占用空间大小,虽然这种方式解决了携带的方便,但是同时也带了一些问题,如使会使用户在书写过程中感觉到不舒服,不方便用户控制圆珠笔,书写起来比较吃力,大大减小了圆珠笔的舒适性和可控性;另一种是“长式圆珠笔”,这种圆珠笔就是通常人们生活中比较常用到的圆珠笔,其长度相对于“短式圆珠笔”来说,其长度较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会感觉到比较舒适,而且便于控制,因此人们经常使用。但是对于外出的人来说,携带“长式圆珠笔”就不太方便,无论是放在口袋里面还是在背包里,都因为其长度较长,而带来不方便,同时也容易产生挤压和弯折,对物品等产生损伤,所以“长式圆珠笔”在人们外出时就不太方面携带。而且无论是“短式圆珠笔”还是“长式圆珠笔”,当圆珠笔不小心掉落到地面等时,笔尖等容易产生损坏,这时圆珠笔可能就无法使用,如果没有备用的圆珠笔使用,将会很麻烦,因此对于外出的人们来说,使用这样的圆珠笔,会产生很多的问题。
综上所述,外出携带的圆珠笔应该具有便于携带与使用的特点,而便携式圆珠笔设计合理、装拆方便、使用方便、易于携带、制造成本低,可以适应不同条件下外出携带,弥补了以上圆珠笔的不足之处,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外出携带方便问题,主要是通过折叠式设计与拆装式设计结合的方法使圆珠笔更加便于携带,设计结构简单,用户便于操作,使用方便,成本较低。
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便携式圆珠笔多用于外出随身携带,在生活中也方便作为生活用品携带,在日常学习、商务中使用同样更加方便,下面就便携式圆珠笔进行介绍。
便携式圆珠笔是由笔芯、笔帽、带螺旋纹的圆珠笔外壳和带转动装置的圆珠笔外壳组成。便携式圆珠笔是将带螺旋纹的圆珠笔外壳、带转动装置的圆珠笔外壳组装为一个整体,制成一种特殊形式的圆珠笔。便携式圆珠笔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是由带转动装置的圆珠笔外壳、笔帽、笔芯组成,其中带转动装置的圆珠笔外壳最下端外边缘有旋转螺纹,转动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转动;下部分是由笔芯、笔帽、带螺旋纹的圆珠笔外壳组成,其中带螺旋纹的圆珠笔外壳的螺纹在其上端的内侧。
一种便携式圆珠笔,包括带螺纹的圆珠笔外壳、带转动装置的圆珠笔外壳、笔芯、和笔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螺旋纹的圆珠笔外壳上端内壁设有内壁螺纹,所述带转动装置的圆珠笔外壳下端外壁设有外壁螺纹,所述带螺旋纹的圆珠笔外壳上端内壁与带转动装置的圆珠笔外壳下端外壁以螺纹形式相接触,所述带转动装置的圆珠笔外壳上设有转动装置,所述带转动装置的圆珠笔外壳和带螺旋纹的圆珠笔外壳靠近笔头的一端都有笔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便携式圆珠笔本身具有合适的长度,方便使用者使用,满足用户书写舒适的要求,解决了圆珠笔长度不足所带来的问题。
2、该技术施工安全、工艺简单,便携式圆珠笔的组合,使圆珠笔更加简单、方便,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
3、该结构突破传统圆珠笔结构形式,根据旋转和螺纹组装原理设计,在不改变圆珠笔使用功能前提下,极大满足用户的实用需求,而且装拆方便,操作简单,提高了使用效率。
4、该结构既具有可折叠式的优点,能转动笔杆改变圆珠笔的长度,大大提高了圆珠笔承受力,又具有可拆卸的优点,用户能进行简单的装拆,具有“收放自如”的特性。
5、双笔芯的使用,增长了圆珠笔的使用寿命,也避免了一次损坏无笔可用的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便携式圆珠笔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部分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154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