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15248.3 | 申请日: | 201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16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卫东;于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639;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31259 | 代理人: | 脱颖,李强 |
地址: | 200131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结构,特别是一种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与越来越复杂,对于稳定电性连接性能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连接端子,可以称之为接线端子,是一种用于实现电性连接的重要产品。连接端子,能够提供稳定的连接,且能够便于通过插拔实现与不同对配端子之间的连接及分离。特别是在汽车内部的电连接应用时,往往需要对线束的稳定的连接。在此种应用环境中如何精简结构、占用空间减小,则成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稳定、结构精简且承压能力强的连接端子。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本体及电接触部。所述本体沿所述连接端子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电接触部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并包括底端接触部及顶端接触部,用于分别与对配端子接触电连接。所述底端接触部及所述顶端接触部沿所述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底端接触部与所述顶端接触部沿,并在所述本体的纵向间隔设置,以可容置对配端子;且至少一个所述底端接触部及所述顶端接触部设置有多个接触部,所述多个接触部可用于分别与对配端子接触电连接地设置。所述底端接触部与所述顶点接触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接触部。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顶端接触部可以设置多个接触部。至少一个所述底端接触部可以设置有多个接触部。或者,所述顶端接触部上设置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顶端接触部上设置的所述接触部的为多个即可。如无特殊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指的是比一个多,即两个或更多个。
优选地,所述接触部可与对配端子点接触、线接触或面接触地设置。
优选地,至少部分所述电接触部由所述本体的一部分形成。
优选地,所述本体包括底座、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及顶壁。所述第一侧壁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侧壁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第一侧壁正对且间隔设置。所述顶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底座与所述第二侧壁围成插接腔;所述插接腔可用于容置对配端子。所述电接触部延伸至所述插接腔内并沿所述本体的纵向突出设置,以用于与对配端子接触电连接。也即是,所述电接触部的所述顶端接触部沿纵向向下突出设置;所述底端接触部沿纵向向上突出设置。
优选地,所述底端接触部与所述顶端接触部沿所述连接端子的轴向错位设置。
优选地,所述底端接触部由部分所述底座形成。
优选地,所述底端接触部呈桥形结构,并具有两个轴向端部。所述两个轴向端部分别自所述底座连续延伸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底端接触部呈桥形结构,并具有两个径向端部。所述两个径向端部分别自所述底座连续延伸地设置。
优选地,所述底端接触部呈桥形结构,并具有两个径向端部。所述两个径向端部分别与所述底座其余部分间断设置。
优选地,所述底端接触部包括第一底端接触部及第二底端接触部。所述第一底端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底端接触部沿所述本体的轴向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一底端接触部及所述第二底端接触部均可用于与对配端子接触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底端接触部与所述第二底端接触部中的至少一个为自所述底座纵向突出的拱起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底端接触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底部凹槽。所述第一底部凹槽将所述第一底端接触部分隔成至少两个分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底端接触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底部凹槽。所述第二底部凹槽将所述第二底端接触部分隔成至少两个分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底端接触部具有第一接触平面。所述第一接触平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底端接触部的顶部,以可用于与对配端子接触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底端接触部具有第二接触平面。所述第二接触平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底端接触部的顶部,以可用于与对配端子接触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端接触部包括第一顶端接触部及第二顶端接触部。所述第一顶端接触部与所述第二顶端接触部沿所述本体的轴向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一顶端接触部及所述第二顶端接触部可用于分别与对配端子接触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顶端接触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顶部凹槽。所述第一顶部凹槽将所述第一顶端接触部分隔成至少两个分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顶端接触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顶部凹槽。所述第二顶部凹槽将所述第二顶端接触部分隔成至少两个分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152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