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烤箱上的聚能风导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12709.1 | 申请日: | 201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30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郭辉;陈百卓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极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林和东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烤箱 聚能风导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烤箱结构,特别是运用在电烤箱上的聚能风导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食物烹饪方式为通过热传导的原理来加热食物,目前市面有两种通用的食物加热电器,分别为电烤箱和微波炉。
电烤箱和微波炉在加热原理上的不同,决定了食物烹饪效品质的区别。微波炉是通过微波使物质分子之间相互碰撞、磨擦振动而产生热量,分子运动越快,温度越高。电烤箱则是利用电能使得设置在其中的电热管升温,通过电热管发出的辐射热使食物升温的电器。
微波炉是通过内部磁能产生热量,其加热是由内至外,其可对食物快速加热,但加热效果不均匀,水分容易流失。而电烤箱是通过热传导来传递热量,其加热是由外至内,烤箱可使食物均衡受热,更好的保持食物的水分和原有的营养成分。在烹饪面包、蛋糕、比萨类,或是烤鸡、肉类等需要着重考虑口感的食物时,一般会选用电烤箱。
电烤箱在商业和家庭上都有较多的运用。
现有的电烤箱其主要结构包括围成一个加热腔的箱体、用于取放被加热食物的可连通加热腔与外界的可旋转启闭门、布置在加热腔内的加热元件、对加热部件进行控制和调节的控制和调节部件、用于过滤油烟的过滤网及加速加热腔内空气流通,加快热传导的循环风系统。
箱体一般由外壳、中隔层、内胆组成三层结构,在内胆的前后边上形成卷边,以隔断腔体空气;在外层腔体中充填绝缘的膨胀珍珠岩制品,使外壳温度大大减低;为了保存加热元件产生的热量,同时在门的下面安装弹簧结构,使门始终压紧在门框上,使之有较好的密封性。
在现有的电烤箱中,每次加热完食品后会打开启闭门,拿取食物,在拿取食物过程中,加热腔内的热量会跟随启闭门的打开而留到空气中,进行热交换,使得加热腔内温度回到常温。当下次需要烤食物时,又需要电热管加热使得腔体内空气温度达到一定的值,以对食物进行加热,而每次加热完成后的热量则白白的流失到空气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省能源的聚能风导结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烤箱上的聚能风导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由外壳、中隔层及用于加热食品的加热腔组成,加热腔一侧与外界连通的一端设置有启闭门,加热腔与启闭门位置对应的另一侧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承载食物的托盘、过滤油烟的热滤网、改变热风流动方向的风导及制造循环风的风叶轮及风机,所述加热腔内还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腔底部设置有供凝结的油烟排出的出油嘴,所述外壳上设置有与出油嘴对应的出油口,外壳底部与出油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接油盆,所述风导包括聚能箱及导风机构,所述聚能箱内填充有聚热片,导风机构设置在聚能箱靠近风叶轮的一侧,所述导风机构中心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外围设置有若干导风叶片,所述导风叶片连续设置将从加热腔吹过的水平方向的热风导为垂直方向,以形成完整的循环风,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聚能箱上设置有与容纳腔对应的通风口;
为了达到更好的加热元件加热时的吸热效果,存储热量,所述聚热片为铝片;
为了便于吸收循环风加热食物时产生的油烟,所述热滤网包括由不锈钢板组成的固定框架及设置在固定框架内由多层不锈钢细线编织成的网状过滤结构;
优选的,所述托盘上设置有供气体通过的通风通道;
为了便于及时清理油烟,所述加热腔底部为斜坡结构,出油嘴设置在斜坡结构的最低点;
为了便于开闭启闭门,所述启闭门通过弹力机构与箱体可转动连接;当启闭门关闭时,所述弹力机构对启闭门产生拉紧力,使得启闭门与箱体紧密贴合;所述启闭门外设置有用于开关启闭门的把手,所述弹力机构与启闭门连接处形成启闭门可绕其转动的转轴,所述把手为梯形结构,包括与启闭门固定连接的两腰部,连接两腰部用于操作者操作的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与转轴分别位于启闭门的上下两侧。
优选的,所述加热元件包括两平行设置的接头,两接头之间通过发热管相连,发热管两端为直线结构,中间盘成蚊香状,两接头之间的距离为 100~120mm,所述加热腔内温度控制在500℃左右,相邻盘状发热管之间的距离为3~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极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极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127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四氟乙烯纤维加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纺织制品的韧性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