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术中组织牵拉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9971.0 | 申请日: | 2016-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5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魏洪亮;李信;杨玉庆;马文;牛浩;肖晶晶;于惠菁;李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6 | 代理人: | 李婷,张明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织 牵拉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辅助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术中组织牵拉固定器,用于对组织的钳夹固定和牵拉。
背景技术
当前临床上进行颈部手术、腹腔手术等,朝着无创化、微创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可降低手术风险,而且可以减小对患者身体的损伤、降低出血量,有利于术后恢复过程。
微创手术虽然有着很多的优势,但其较传统的手术相比,术野有限,很难进行多人配合。在一些微创手术中,对于一些比较微小的病理组织、人体正常组织等就比较难以进行切除、止血等操作;而如果不能很好地固定这些组织,可能在操作过程中对周围的其他器官、组织等造成损伤。
目前在手术过程中,没有一种能专门用于对微小的组织进行钳夹、固定的工具,这样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不仅影响手术效率,而且容易造成医源性损伤。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中组织牵拉固定器,能以微创的方式对特定位置的微小组织进行钳夹固定,以便于术中针对该微小组织的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术中组织牵拉固定器,包括穿刺针,穿刺针安装在一个手柄的前端并与手柄内部连通,在手柄上设置有可滑动的推钮;所述的穿刺针的前端内部设置有一对固定圈,一根导丝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固定圈上,导丝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固定圈后,顺着穿刺针内部到达手柄中并与所述的推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手柄内部空心,手柄的表面上沿手柄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推槽,推槽边缘设置有刻度,所述的推钮装配在推槽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手柄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槽,固定槽与所述的推槽连通;所述的手柄下表面连接有一根伸入到手柄内部的连板,手柄内部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中装配有滑块,所述的连板与滑块铰接,所述的导丝连接在连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术中组织牵拉固定器还包括一根滑管,滑管前端连接有一个空心锥台状的转套,转套前端边缘对称开设有卡口;所述的滑管和转套共同套在穿刺针上且可沿穿刺针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手柄上套装有一个空心的滑套,滑套的侧面上开设有条形口,滑套内部对称设置有卡键,卡键装配在开设于手柄上的第二滑槽中;所述的滑管连接在滑套的前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导丝采用记忆钢丝。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微创的辅助手术工具,能在手术中不同时期介入到手术操作中,具有精准定位、微创且调节方便的特点,对术区的影响小,同时也不会对主刀医生造成额外影响;
2.本实用新型可对微小的组织进行有效的钳夹、牵拉和固定,使组织能更好地凸显于术野中,以方便针对该组织进行切除等操作,也能为医生提供更好的视野环境;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应用于各类需要组织固定、牵拉等的有创、无创或微创手术中,为医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辅助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手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穿刺针前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滑套和滑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滑管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组织被钳夹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手柄,2—推槽,3—刻度,4—固定槽,5—推钮,6—滑套,7—滑管,8—穿刺针,9—固定圈,10—导丝,11—连板,12—滑块,13—第一滑槽,14—转套,15—卡口,16—卡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思路是,利用一根穿刺针从体外穿刺到手术中需要进行组织钳夹固定的部分,穿刺针提供了一个可供导丝活动的通道,导丝自穿刺针前端伸出,通过对导丝的控制,使导丝伸出的部分形成一个活套圈结构,在其他手术器械的配合下,使组织进入活套圈中,然后收紧活套圈,这样就对组织进行了钳夹固定,具体结构介绍如下: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术中组织牵拉固定器,包括穿刺针8,穿刺针8安装在一个手柄1的前端并与手柄1内部连通,在手柄1上设置有可滑动的推钮5;所述的穿刺针8的前端内部设置有一对固定圈9,一根导丝10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固定圈9上,导丝10的另一端穿过另一个固定圈9后,顺着穿刺针8内部到达手柄1中并与所述的推钮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99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