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与智能设备数据传输的声波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9954.7 | 申请日: | 2016-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3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5 |
发明(设计)人: | 韩静瑞;刘小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尔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5/00 | 分类号: | H04B5/00;H04B11/00;H04W4/00;H04W12/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1512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智能 设备 数据传输 声波 传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与智能设备数据传输的声波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功能需要汽车和智能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进行连接或者传输短数据。所以在两者使用Wi-Fi或者蓝牙连接之前,汽车或者智能设备必须提供一些信息给对方。
如下是一些使用情况:Wi-Fi连接,需要提供Wi-Fi SSID(服务集标识,Service Set Identifier)和密码给对方;蓝牙连接,需要提供蓝牙名称和PIN码给对方;其他短数据,包括汽车的故障码、微信的登录短地址、网页地址、支付码、控制汽车的控制码以及微信消息的内容。所以我们必须使用一种短距离通信的方法或技术来传输短数据。
当前汽车内在用的近距离通信方法和技术以及它们的缺点如下:
1.人声表述
a.缺乏私密性;
b.人声不能传输复杂或者混乱的数据,所以数据很容易产生重复性,例如 Wi-Fi SSID或者蓝牙名称;
c.不是快速的,接收端必须手动输入从人声中分析出的文字;
d.同一时间只能单向沟通,两个人不能同时讲话,会造成噪音,造成分心。
2.NFC近场通信技术
a.两个设备必须贴在一起;
b.很低的技术覆盖率,当前很多汽车和智能设备都没有装配此技术。
3.二维码
a.汽车或者有些智能设备没有摄像头,例如智能手表;
b.同一时间只能单向沟通,设备屏幕不能即显示二维码,又打开摄像头去扫描其他人的二维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汽车与智能设备数据传输的声波传输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汽车与智能设备数据传输的声波传输系统,与汽车控制系统连接,通过声波实现汽车与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所述声波传输系统包括数据接口、信号发送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所述数据接口与汽车控制系统连接,所述信号发送模块和信号接收模块均与数据接口连接,并与智能设备通过声波通信。
所述信号发送模块包括加密器、编码器和音频播放器,所述加密器与数据接口连接,所述编码器与加密器连接,所述音频播放器与编码器连接,并与智能设备通过声波通信。
所述音频播放器包括扬声器或汽车音响喇叭。
所述信号接收模块包括音频接收器、解码器和解密器,所述音频接收器与智能设备通过声波通信,并与解码器连接,所述解码器与解密器连接,所述解密器与数据接口连接。
所述音频接收器包括麦克风或拾音器。
所述数据接口分别与汽车控制系统内的WIFI无线模块、蓝牙模块、CAN设备模块、汽车功能控制模块和汽车设备控制模块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设有加密器和解密器,因而只有汽车和智能设备的对接才可以发送或者解析数据,保障了数据传输的私密性,增强了汽车和智能设备的安全性能。
(2)由于汽车内是一个小型的封闭空间,没有太多的外界干扰,所以不容易造成数据丢失或错乱,保障了数据传输的准确性。
(3)本系统传输的数据内容必须是唯一的,例如WIFI SSID或者蓝牙名称,进一步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4)由于采用声波进行数据传输,声波传输速度非常快,因此保障了数据的传输速度。
(5)本系统的所有流程都是自动运行的,只需人为一键启动即可完成整个流程,操作简洁简单,适用人群广。
(6)由于汽车空间封闭,且音频传输封闭性良好,因此近距离传输才有效,保障了本系统的传输不会扩大到汽车外部,保障了传输的安全性。
(7)由于汽车和智能设备都有喇叭和麦克风,因此本系统及方法易于实现且易于推广。
(8)本系统无需特定的手机接触感应区,在车内的任何位置都可以实现,实现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数据接口,2为信号发送模块,3为信号接收模块,4为汽车控制系统,21为加密器,22为编码器,23为音频播放器,31为音频接收器,32为解码器,33为解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尔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德尔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99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技术服务的便携式对讲机
- 下一篇:中继器装配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