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立式防止污染的病理袋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9876.0 | 申请日: | 2016-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5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洋杨;李南林;魏洪亮;肖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61216 | 代理人: | 李婷,张明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防止 污染 病理 | ||
1.一种可立式防止污染的病理袋,包括袋体(1),袋体(1)一端封闭而另一端具有可打开或闭合的袋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袋口(10)上设置有隔离膜(9),隔离膜(9)展开后为两端通透的筒形结构,隔离膜(9)的一端伸入到袋口(10)内,并可拆卸地附着在袋口(10)的内壁上;隔离膜(9)的另一端翻出袋口(10),可拆卸地附着在袋口(10)的外壁上;在袋体(1)封闭的一端设置有底架(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立式防止污染的病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袋口(10)的内壁上设置有封口条(6),封口条(6)间隔设置一条以上,且封口条(6)位于袋体(1)和隔离膜(9)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立式防止污染的病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袋体(1)外壁上环绕设置有环带(7),所述的隔离膜(9)的一端伸入袋口(10)内并连接在袋口(10)的内壁上,且在隔离膜(9)与袋体(1)内壁连接处设置有压纹(5);所述的环带(7)呈环绕在外口的外壁上,隔离膜(9)与环带(7)之间通过压条(8)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立式防止污染的病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条(8)的一端翘起,不与隔离膜(9)或环带(7)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立式防止污染的病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袋体(1)展开后为筒形结构,袋体(1)的一端通过一个底片(3)进行封闭,所述的底架(2)内衬于底片(3)中或衬在底片(3)的底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立式防止污染的病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2)为环形结构,底架(2)的两端活动式连接有支杆(4),支杆(4)外衬在袋体(1)的侧壁上,支杆(4)可旋转至与底架(2)垂直并相对于底架(2)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立式防止污染的病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2)的侧面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杆(13)和第二限位杆(15),在第一限位杆(13)、第二限位杆(15)之间设置有转轴(14),所述的支杆(4)的一端安装在转轴(14)上;支杆(4)为可弯折的弹性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立式防止污染的病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袋口(10)内部设置有撑开装置,撑开装置包括附着在袋口(10)内壁上的撑开板(12)和撑开条(11),撑开板(12)和撑开条(11)的两端相互连接,且撑开板(12)和撑开条(11)可弯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立式防止污染的病理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开板(12)的端部开设有卡槽(17),所述的撑开条(11)的端部伸入到卡槽(17)中并与卡槽(17)活动式连接;在卡槽(17)的两侧对称设置有凸起(16),凸起(16)的间隙小于卡槽(17)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987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