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压成形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9557.X | 申请日: | 2016-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944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梁鹏;贾宇坤;苏海迪;琚林锋;刘邦雄;辛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6/031 | 分类号: | B21D26/031;B21D26/027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5113 | 代理人: | 李志华 |
地址: | 545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压 成形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液压成形模具。
背景技术
制造业中常常遇到有批量小、尺寸多变的复杂形状板材零部件,制造此类零部件传统的方法或采用冲压方法成形,或采取手工钣金成形方法;采用手工钣金成形方法,成本低,但周期太长,质量也不易满足要求;采用冲压方法成形也存在如下问题:
1.工序复杂、难度大、造价高:模具的设计制造与调试需要大量时间与人力物力,压成一个零件,需要多道工序组合,多套模具组合、多个步骤才能冲压成合格零件,冲压每个过程都需要专门的模具进行生产,有些零件还需要后续焊接,裁剪等才能加工完成,模具结构复杂、设计周期长、成本高;
2.在冲压成形的过程中,零件与模具之间的挤压与塑性变形,使得零件刚性和强度减低,容易起皱,破裂;为了改进以上缺陷,在生产实践中,主要依靠设计人员的经验,通过反复的试模和修模、调整工艺参数来实现,质量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成形模具,以克服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成形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为型模,上模为空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和开在下模板中部的下模腔,所述下模腔为与待制作的板形零件形状对应的凹模,下模腔底部设排气孔,围绕下模腔四周的下模板上开有下锁紧螺孔和下定位销孔;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和开在上模板中部的上模腔,所述上模腔为与下模腔口对口的空模腔,围绕上模腔模腔口周边设有用于装密封圈的安装槽,上模腔内设有通向上模板顶部的进油孔和出油孔,围绕上模腔四周的上模板上开有上锁紧螺孔和上定位销孔,所述上锁紧螺孔和上定位销孔的位置分别与下模板的下锁紧螺孔和下定位销孔对应。
其进一步的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模和下模采用模具钢材料制成,所述上模板两侧安装有上模手柄,所述下模板两侧安装有下模手柄。
更进一步:所述进油孔和出油孔与外部油管的连接部位为圆锥形。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传统冲压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液压成形模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使用本实用新型之模具制造复杂板材零件,可采用液压成形技术,多次缓慢、连续加载液体的工艺,利用专门的压力机进行加压,通过液压控制系统对液体介质进行控制,压力可调节,材料成形极限高,成形零件减薄率低、壁厚均匀,成形质量好,解决了复杂板材结构零件拉深易开裂易变形以及压边位置褶皱等问题;
2.使用本实用新型之模具制造复杂板材零件可摈弃传统的多组合板材折弯、冲压、落料、回弹保持等多工艺生产流程,减少中间工序,节约人力物力成本,尤其适用于一次成形的复杂形状和复杂拉深结构件,甚至可以制造传统冲压工艺无法成形的零件;
3.使用本实用新型之模具制造复杂轮廓外形的薄壳零件,仅需要制作一套模具的一半(凹模),模具具有通用性,不同材质、不同厚度的坯料可以采用同一副模具,模具结构简单,设计周期短,制造成本低;
4.由于用高压液体代替凸模来传递载荷实现板料成形,可显著提高零件成形质量和成形性能,零件具有质量轻、刚性好、尺寸精度高、承载能力强、残余应力低和表面质量好等优点;
5.此外还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上模上开有进油孔和出油孔,进油孔和出油孔与外部油管的连接部位为圆锥形,连接紧密,可防止液体泄漏;另可通过油孔调节上模腔内液体的液压;
(2)上下模留有模具连接锁紧螺孔,进行上下模合模时,可在没有压力机构的情况下通过螺栓连接锁紧;
(3)下模预留排气孔,该排气孔能够在生产过程中排出板料和凹腔内的气体,避免该气体在压强增大的情况下,影响零件结构形状;
(4)上下模设有用于安装导位销的导位销孔,便于在合模时进行导向,准确合模对位。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液压成形模具的技术特征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液压成形模具上模结构示意图:
图1为仰视立体效果,图2为俯视立体效果,图3为翻转180°俯视(去掉上模手柄),图4为图3之A-A剖视图;
图5~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一种液压成形模具下模结构示意图(立体效果):
图5俯视立体,图6仰视立体;
图7为密封圈结构示意图(立体效果);
图8为导位销结构示意图(立体效果);
图9为上模、密封圈、上模和板材零件拆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科技大学,未经广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95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