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背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9168.7 | 申请日: | 2016-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5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宋荣华;叶世挺;高远;李林生;卢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联创致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F21V5/00;F21V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背光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模组结构,尤其是一种新型背光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中大尺寸背光发展,品质要求日益增高,背光整体发光效果要求越来越高,客户对背光LED侧发光效果要求也随之升高,在过去的设计里,LGP处理上升空间已经越来越小。传统设计里,膜材一般全部与胶框平齐,膜片遮光效果差,灯口效果容易发光不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新型背光结构,使得达到减少侧发光效果不均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背光结构,包括:胶框、扩散片、导光板、凹槽;其中:导光板的一侧设置有胶框;胶框与导光板之间设置有扩散片;胶框与导光板之间形成一个凹槽;所述的扩散片的一部分伸到胶框下方的内部,即扩散片的一部分伸到凹槽内。
一种新型背光结构,其中凹槽内设置有凸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通过将扩散片的一部分伸进胶框内部使得扩散的光亮一部分被胶框遮挡住,利用胶框的遮光效果达到减少侧发光效果不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凹槽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扩散片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胶框1、扩散片2、导光板3、凹槽4、凸条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新型背光结构,包括:胶框1、扩散片2、导光板3、凹槽4;其中:导光板3的一侧设置有胶框1;胶框1与导光板3之间设置有扩散片2;胶框1与导光板3之间形成一个凹槽4;所述的扩散片2的一部分伸到胶框1下方的内部,即扩散片2的一部分伸到凹槽4内。
实施例2、一种新型背光结构,其中:凹槽4内设置有凸条5。其余同实施例1。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中大尺寸的背光结构,导光板3从下往上一般常规放置的膜片有扩散片2、增光片、遮光片;扩散片2与其他的相关膜片层叠起来边缘对齐,然后紧靠胶框1,但是膜片与胶框1之间还是有缝隙存在,此外还会有膜片边缘不平整的现象出现,这样封装出来的背光源模组,在靠近胶框1处会呈现出亮度不均的发光效果,以往常规的小尺寸的背光源模组中一般在扩散片2上放置黑条达到减少这种侧发光效果不均的现象;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扩散片2的一端伸进胶框1内,通过将黑条替换为胶框1,使得胶框1起到与小尺寸背光源中黑条一样的作用,这样减少了缝隙漏光和膜片边缘不整齐而引起的侧发光效果不均的现象,设置的凸条5弹性较大,可以使得扩散片受到的压强增大,便于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联创致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联创致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91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