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边缘增强型全向吸顶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8603.4 | 申请日: | 2016-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41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李道铁;吴中林;刘木林;彭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48;H01Q1/50 |
代理公司: | 深圳瑞天谨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40 | 代理人: | 张佳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边缘 增强 全向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的室内分布式覆盖天线,尤其是涉及一种边缘覆盖增强型单极化全向吸顶天线。
【背景技术】
室内环境已成为话务和数据流量的热点区域。室外宏基站难以对建筑物内部进行深度、精确覆盖。自然地,人们将室外基站小型化后部署于楼宇内部各处,形成了室内分布式覆盖系统。综合考虑到容量、选址、成本等方面因素,室分小基站必须支持多制式(GSM 2G/CDMA-3G/LTE-4G)、全频段(800-960MHz/1710-2700MHz),而且水平面需覆盖较大区域。受制于安装位置,室分天线通常有定向壁挂和全向吸顶两大类。由于实现多频段技术上难度很大,两类天线通常设计成宽频带。吸顶天线安装于天花板,要求方向图在不同仰角的方位面内必须是均匀全向的,且低俯角方向仍需保持较高增益,这样才能保证较大的覆盖范围。另外,考虑用户视觉和感受,吸顶天线宜小尺寸和低剖面。
综合上述要求,单锥是适合设计全向吸顶天线的几何形状,它具有宽频带、全向性的特点,而且高度较仅为双锥天线的一半。然而,由于单锥天线将双锥的倾斜下臂变成平直地板的缘故,其高频最大辐射方向会上翘较大的角度,致使低仰角增益较低,而低频最大辐射方向则恰好在水平方向。这会造成低频覆盖范围宽、高频覆盖范围小的现象。虽然,通过增加网络部署密度可以使高低频覆盖范围较为一致,但是建设成本会成倍增加。因此,增强全向吸顶天线的边缘覆盖效果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常规全向吸顶单锥天线采用平直圆盘地板120、杯状锥体110和短路枝条130,如图2(a)、2(b)所示,其低仰角增益低、不圆度差。
因此,提供一种能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问题的边缘增强型全向吸顶天线实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宽带、全向性、边缘覆盖效果增强/带内覆盖范围一致、高效率、小型化、低成本的边缘增强型全向吸顶天线。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边缘增强型全向吸顶天线,其包括地板、连接于地板上的单锥体、馈电座、介质圆环,该单锥体包括十字交叉连接的第一单锥辐射体和第二单锥辐射体,该地板为锥顶朝上的阶梯状圆台面,地板顶部设有圆孔,该馈电座、介质圆环放置在该圆孔上,馈电线缆穿过圆孔、馈电座、介质圆环连接该单锥体的馈电点,该阶梯状地板外表面还设有L形波束调节片。
优选的,该第一单锥辐射体和第二单锥辐射体为长矩形片,长度大于宽度,宽长比为0.75~0.95。
优选的,该第一单锥辐射体和第二单锥辐射体的四顶点处均倒圆角或直角。
优选的,该第一单锥辐射体自顶边中心朝下都开一竖直长缝,底边中心则朝下突出为第一矩形馈电点,该第二单锥辐射体底部突出设有第二矩形馈电点,在该第二矩形馈电点底部中心朝上开一竖直短缝,该第一单锥辐射体和第二单锥辐射体十字交叉连接时,两者的中心线重合,该竖直长缝与竖直短缝刚好吻合,合并为一个十字交叉单锥体。
优选的,该阶梯状地板的母线连续五次弯折,使该地板形成有自下而上的第一平台、第一倾斜面、第二平台、第二倾斜面,该L形波束调节片设置在该阶梯状地板的第二平台内侧靠近第二斜面处。优选的,该地板还设有连接第二倾斜面的第三倾斜面和第三平台。
优选的,该L形波束调节片设有至少三个,并以圆周方式排列在地板外表面。
优选的,该L形波束调节片的宽度中间、纵向开有窄槽。
优选的,该L形波束调节片为圆台状曲面或平直平面。
优选的,竖直长缝与竖直短缝总长等于单锥体高度,竖直长缝与竖直短 缝的宽度等于该第一单锥辐射体或第二单锥辐射体的厚度。
优选的,该L形波束调节片外形呈倾斜的L形,弯折角范围90°-180°,圆锥角范围10°-45°,竖起部分长度为(0.02~0.06)·λL。
优选的,其进一步包括有设置在该地板底部同心放置的介质板,该十字交叉单锥体、阶梯状地板、馈电座、介质圆环、同轴线和介质板的中心线重合。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综合了单锥/双锥天线的优缺点,设计了一种兼具两者特点的混合体,即将单锥的平直地板朝下弯折成阶梯状圆锥体,在地板第二个台阶靠近内侧锥面位置加载6个中间开缝、沿圆周排列的金属薄片,并将上部单极子设计成十字交叉的金属薄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86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