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倍压双冷臭氧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8524.3 | 申请日: | 2016-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24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剑明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2842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倍压双冷 臭氧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一种倍压双冷臭氧发生器,包括壳体、玻璃管、不锈钢的内筒形电极、进气座和出气座。存在问题是:内筒形电极和散热性能差,温度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倍压双冷臭氧发生器,它可以有效地散热,提高臭氧浓度。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倍压双冷臭氧发生器,包括壳体、玻璃管、不锈钢的内筒形电极、进气座和出气座,其特殊之处在于:
所述出气座包括连接部、出气部、设置在连接部和出气部相交处的法兰和内筒形电极孔,内筒形电极孔内有第一沉孔和第二沉孔,出气部有与第一沉孔相通的臭氧出气孔;连接部上有环形卡槽;
所述进气座中空一端开口、封闭端的端板上有空气导气孔,封闭端有环形台肩,环形台肩上有若干轴气导气孔与进气座的内腔相通,进气座的开口端有一沉孔;进气座上有一挡板;
壳体的进气端的进气端板上有第一固定孔和环绕第一固定孔的空气进气孔;
壳体的导气端设置有中空的具有开口的风机座,导气端板上有第二固定孔和将风机座与壳体内腔相通的空气通道;
还包括导风件、离心风机和出气件,出气件包括外套筒、内套筒和将内、外套筒相连接有筋;
内筒形电极一端插入进气座内并与封闭端的端板配合止位,玻璃管套在内筒形电极上,玻璃管的一端部插入进气座的沉孔内,玻璃管和内筒形电极之间的间隙构成臭气发生间隙;外筒形电极涂覆在玻璃管外表层;内筒形电极的另一端穿过出气座的内筒形电极孔伸出,玻璃管另一端插入第二沉孔内;的一端与出气座固定连接;
离心风机设置在风机座的开口上,离心风机的进风孔与风机座内腔相对,导风件一端与离心风机的出风接口连接、另一端与进气座的封闭座插接;出气座的环形卡槽与壳体的进气端的第一固定孔嵌合、导风件与进气座的连接端与第二固定孔嵌合;出气件的法兰和出气座的法兰固定连接,出气部插入内套筒内。
所述的一种倍压双冷臭氧发生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外筒形电极的外表面上有沿其轴线设置有散热片,工作时连接电源输入端口的一极,将电导向外筒形电极,使外筒形电极与内筒形电极之间产生电场。
所述的一种倍压双冷臭氧发生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出气座的出气部上有内接口,所述出气件的内套筒上有外接口;内接口插入外接口内。
所述的一种倍压双冷臭氧发生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套筒呈圆锥台形。
所述的一种倍压双冷臭氧发生器,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一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包括底圆环座板、径向端子板和设置在底圆环座板的中心孔上的若干个紧固板;
所述内筒形电极的穿过底圆环座板与紧固板紧密配合,内、外接口夹持底圆环座板,径向端子板从出气件中伸出。
所述的一种倍压双冷臭氧发生器,其特殊之处在于:还包括出气盖,出气盖包括盖部和外折沿部,盖部有出气孔;
盖部插入所述出气件的外套筒内,盖部与内套筒端部之间有间隙。
所述的一种倍压双冷臭氧发生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壳体由底半壳和顶半壳构成。
所述的一种倍压双冷臭氧发生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由带粘接附着力的含有导电石墨颗粒的水剂或薄铜箔、铝箔等材料制成。
所述的一种倍压双冷臭氧发生器,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电源线进线管。
本发明一种倍压双冷臭氧发生器,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散热片与贴合,导出工作时电极产生的热量,离心风机吸入外部冷空气经过散热片带走热量,使温度降低;风机口部向内筒形电极内壁吹风使空气吸收内筒形电极的热量并排出,如此循环可以降低发生器工作时产生的温度,特别是两电极所产生的高温,延长了使用寿命也提高发生器臭氧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图之一。
图3是本发明的立体图之二。
图4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图5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倍压双冷臭氧发生器,包括壳体1、玻璃管2、不锈钢的内筒形电极3、4、进气座5和出气座6。
所述出气座6包括连接部61、出气部62、设置在连接部和出气部相交处的法兰63和内筒形电极孔64,内筒形电极孔64内有第一沉孔641和第二沉孔642,出气部62有与第一沉孔641相通的臭氧出气孔65;连接部61上有环形卡槽6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剑明,未经张剑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85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善超结MOSFETUIS能力的版图结构
- 下一篇:一种挡位开关的动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