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焚尸炉废热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7331.6 | 申请日: | 2016-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4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存泉;戢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G1/00 | 分类号: | F23G1/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张惠玲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焚尸 炉废热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焚尸炉废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废热(馀热),正是这些废热(馀热)使我们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如何利用这些废热(馀热)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合理地利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各类废热资源更是我们研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墓葬文化作为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极其重要一部分,融入进中国人生活中,体现在每个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而火葬作为现在的普遍葬礼形式,关乎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焚化炉的历史可以追溯最早的火葬仪式。中国古代墓葬仪式以土葬为主,但火葬有着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等天然优势。现今火葬仪式已经成为主流葬礼形式,而作为主要使用器具的焚化炉被大量使用。
传统焚化炉会产生大量馀热,对这些馀热不能有效利用。传统焚化炉的钢制单一结构采用全封闭式设计,炉内未安装有任何吸热装置,燃烧产物直接落入炉底,不能进行有效的馀热回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焚尸炉废热回收装置,其对传统焚尸炉固定结构上进行一些改进,能够在保证焚化炉使用的情况下,将余热充分利用,以节能减排的目标,减少对有效热资源的浪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焚尸炉废热回收装置,它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还设有水箱和换热板,所述水箱内部与换热板内部连通,所述水箱上还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设置在炉体内的上侧,所述换热板倾斜设置在炉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与水箱底部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水箱侧底部连通。
更进一步地,所述水箱顶部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将水箱内部与大气连通,所述排气管内设有用于监测水箱内水位的计量附标。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外周设有隔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侧面还设有用于监测水箱内水温的温度计,所述温度计设置在出水管上方。
还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上还设有止回阀。
作为优选项,所述换热板由多根换热管组成,多根所述换热管之间设有用于利于燃烧物沉降的间隙。
作为优选项,所述炉体底部还设有用于清理炉体内冷灰的可拆卸底板。
作为优选项,所述换热管为铜制翅片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在传统焚化炉的单一结构内部进行改造,在炉内装上导热率较高的铜制翅片换热管,从而能够提高燃烧产物与水的换热效率。
2.换热板按炉体截面的对角线倾斜安装,在炉体内有限的空间中将换热板的面积最大化,提高了单位时间内铜管与燃烧产物的换热量。
3.换热板选用留有间隙的换热管,便于配合炉底可拆卸底板收集换热板上积累的燃烧产物。
4.炉体内装有纵向水箱,回避了在炉体外部安装热水水箱的需求,合理地利用了有限的空间。
5.水箱外部包有绝热材料构成的隔热层,减少水箱和炉体之间的导热作用,减少水箱中热水的热量散失。
6.水箱顶部开有排气孔,用于稳定水箱内气压,便于水箱内热水直接由出水管流出,减少水泵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炉体1、水箱2、换热板3(其中:换热管3.1)、进水管4、出水管5、排气管6、计量附标7、隔热层8、温度计9、止回阀10、可拆卸底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焚尸炉废热回收装置,包括炉体1,炉体1内还设有水箱2和换热板3,水箱2内部与换热板3内部连通,换热板3由多根换热管3.1组成,多根换热管3.1之间设有用于利于燃烧物沉降的间隙。特殊地,换热管3.1为铜制翅片管。水箱2设置在炉体1内的上侧,换热板3倾斜设置在炉体1内。水箱2顶部设有排气管6,排气管6将水箱2内部与大气连通,排气管6内设有用于监测水箱2内水位的计量附标7。水箱2外周设有隔热层8。水箱2上还设有进水管4和设有止回阀10的出水管5。进水管4与水箱2底部连通,出水管5与水箱2侧底部连通。水箱2侧面还设有用于监测水箱2内水温的温度计9,温度计9设置在出水管5上方。炉体1底部还设有用于清理炉体1内冷灰的可拆卸底板11。
实际使用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73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烧器火盖和燃烧器以及燃气灶具
- 下一篇:垃圾热解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