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体板件间接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7259.7 | 申请日: | 2016-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1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侯婀君;郝建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国际铁工焊接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9/00 | 分类号: | G01V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刘莹 |
地址: | 300385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体 间接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体板件焊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板件的焊接加工中,有许多结构是将两层板件焊接在一起的。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上层板件漏焊的情况发生,因此需要对上层板件的焊接情况进行检测。在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接近开关对上层板件是否漏焊进行检测,但由于两层板件的距离较近,且接近开关的检测距离有范围误差,所以时常会发生误检的情况。同时,由于汽车板件的结构复杂且焊点较多,而现有的检测装置结构较大,很难应用于汽车板件的焊接检测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体板件间接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双层板件的焊接检测经常发生误检且检测方式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体板件间接检测装置,包括接近开关,其固接在连接块上;检测杆,其与连接块滑动连接;检测杆的一端为检测头,另一端安装有限位圈,检测头伸出连接块;检测杆上设有复位段,复位段的位置与接近开关的感应端相对应,且复位段与接近开关的感应端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接近开关的感应距离;复位段与检测头之间设有触发段,触发段与接近开关的感应端之间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接近开关的感应距离;复位弹簧,其套装于检测杆上,且位于检测头和连接块之间。
进一步,所述检测头为球形。
进一步,所述连接块水平设有滑动孔,所述检测杆置于滑动孔内;连接块竖直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与滑动孔连通,所述接近开关置于安装孔内;安装孔的侧壁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外界连通;紧定螺钉通过螺纹孔与连接块螺纹联接,且紧定螺钉的尾端与接近开关的侧壁相抵。
进一步,所述检测杆背离检测头的一端伸出所述连接块,所述限位圈套装在检测杆上,其一端与连接块的侧壁相抵,另一端和螺纹联接于检测杆上的螺母相抵。
进一步,所述复位段位于所述接近开关的正下方,复位段的轴向长度与接近开关的外径相同;复位段与所述触发段相邻,且复位段的外径小于触发段的外径。
进一步,所述触发段与检测头之间设有前限位段,前限位段的外径小于触发段的外径,且触发段位于所述滑动孔内;所述连接块固接有前限位板,前限位板的上端设有沿水平方向贯通前限位板的U型槽;前限位段置于U型槽内,且U型槽的槽宽小于触发段的外径。
进一步,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检测头相抵,另一端与所述前限位板相抵。
进一步,所述检测头与复位弹簧接触的部分为竖直平面。
进一步,所述前限位板的纵截面为L形,其竖直段与所述连接块的侧壁紧贴,其水平段与连接块的下端紧贴,紧固螺栓穿过水平段与连接块螺纹联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体板件间接检测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体板件间接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采用间接检测的方式,通过板件挤压检测头,再由检测杆来触发接近开关,避免了直接检测时时常发生误检的问题。采用球形的检测头,使得待检测件与检测杆的接触方式更加灵活,有助于缩小本实用新型所需的使用空间。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尤其适用于结构复杂,焊点较多的汽车板件焊接加工。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体板件间接检测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体板件间接检测装置的主视向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体板件间接检测装置的连接块的主视向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车体板件间接检测装置应用于焊接装置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压臂;2-接近开关;3-连接块;31-安装孔;32-滑动孔;4-螺母;5-限位圈;6-复位弹簧;7-前限位板;71-竖直段;72-水平段;8-检测杆;81-检测头;82-前限位段;83-触发段;84-复位段;9-紧定螺钉;10-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国际铁工焊接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国际铁工焊接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72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