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聚甲氧基二甲醚合成的等温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5326.1 | 申请日: | 2016-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5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叶子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茂石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6 | 分类号: | B01J8/06;C07C43/30;C07C41/4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3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聚甲氧基二 甲醚 合成 等温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工艺及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聚甲氧基二甲醚合成的等温反应器。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中,经常会遇见气气相、气液相、液液相反应的强放热反应,例如合成聚甲氧基二甲醚,需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催化合成反应,此催化反应会放出大量热量,而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催化合成反应需要在90℃下才能稳定进行。目前工业上的反应器结构一般采用换热式,先反应后移热,由于采用换热反应器,反应不能在最适合的温度下反应,反应温度不易控制,且反应器中间不放置反应管,不仅浪费空间,也使得反应不充分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对现有反应器进行必要的改进,设计新的反应器,对于解决诸如控制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反应温度问题,提高产品品质,成为业界共同的课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反应器不能较好控制反应温度的问题,尤其是不能较好控制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反应温度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聚甲氧基二甲醚合成的等温反应器。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聚甲氧基二甲醚合成的等温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列管,所述列管设于外壳内,所述列管内装填有固体酸催化剂,所述列管两端设有管板,所述外壳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原料入口和反应液出口,所述外壳上部设有循环回水口,所述外壳下部设有循环上水口,所述原料入口连接有雾化旋转喷嘴。
作为优选,所述列管的直径为4~6cm。
作为优选,所述固体酸催化剂颗粒直径为5~7mm。
作为优选,所述列管外侧设有翅片。
作为优选,所述反应液出口设有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用于强放热等温反应时,反应物经原料入口进入,均匀且分散的流入密集的列管中,进行催化合成反应;在反应的同时,冷却介质循环,及时取走反应热量。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反应分散到多个点进行,密集排布的列管也增大了壳程腔体的容积,使每一根单独的列管与冷却介质充分接触,在反应的同时进行移热,实现了严格控制反应温度,操作控制简单,减少设备投资及副产物的量,提高原料收率及产品纯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雾化旋转喷嘴示意图。
其中,外壳1、列管2、循环上水口3、反应液出口4、原料入口5、循环回水口6和雾化旋转喷嘴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用于聚甲氧基二甲醚合成的等温反应器,包括外壳1和列管2,所述列管2设于外壳1内,所述列管2内装填有固体酸催化剂,所述列管2两端设有管板,所述外壳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原料入口5和反应液出口4,所述外壳1上部设有循环回水口6,所述外壳1下部设有循环上水口3,所述原料入口5连接有雾化旋转喷嘴7。相比于现有的等温反应器,本实用新型在反应器中心处均匀的排布列管,增加了反应面积,并且合理的安排壳程,使得每一个单独的列管都能充分接触冷却介质,更好的操控反应温度。
反应过程为,混合原料液经过雾化旋转喷嘴7进入等温反应器进行催化合成反应,混合原料液经雾化旋转喷嘴7分液后,能够均匀的流向列管2,充分利用列管2的空间,在列管2中的流化床内装配有适量的颗粒状固体酸催化剂,雾化后的原料表面积增大,能够更好的与催化剂接触,同时催化剂颗粒的直径应小于列管直径的八分之一,当颗粒过大时反应进行不充分,颗粒过小时,反应时间过短难以控制产品质量。在进行反应的同时,冷却介质经由循环上水口3进入,由循环回水口6流出,冷却介质在列管2之间流通带走反应产生的热量。最后,混合原料液经过充分反应后,得出的反应液经过反应液出口4流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催化剂机械损耗小,适用于大规模化工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茂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茂石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53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