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扩展全植入人工耳蜗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104354.1 | 申请日: | 2016-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8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 发明(设计)人: | 平利川;傅前杰;洪峰;陈洪斌;孙晓安;黄穗;李亚杰;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F11/00;A61N1/05;A61N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扩展 植入 人工 耳蜗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扩展全植入人工耳蜗系统。
背景技术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全球有数千万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植入人工耳蜗是目前重获听力的唯一手段。
但是目前的人工耳蜗都是分为体内植入体和体外部分的,给使用者带来许多不便之处:体外部分容易发生碰撞、损坏;日常生活不便,使用者不能剧烈运动;睡眠、洗澡或游泳时,需要摘掉体外部分,又只能重回无声世界;外观、心理压力妨碍正常社会交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扩展全植入人工耳蜗系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扩展全植入人工耳蜗,对于语音信号的采集通过传感器来完成,同时电源也可以植入体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扩展全植入人工耳蜗系统,包括刺激电极、刺激单元、插拔单元、第一扩展单元和第二扩展单元,其中,
所述刺激电极包括16-24个触点电极和与每个触点电极相连的电极丝;
所述刺激单元与所述刺激电极、插拔单元、第一扩展单元和第二扩展单元分别连接,将刺激信号输出给刺激电极,由刺激电极直接输出电刺激;
所述插拔单元包括线圈插口和与线圈插口相连的电源恢复模块,线圈插口用来与接收线圈连接,该接收线圈与体外机射频通信和接收能量,电源恢复模块至少包括静电保护部、与静电保护部并联的过压过载保护部、与过压过载保护部并联的整流电路,将体外机传输进来的能量整流为稳定的直流电压。
优选地,所述刺激单元包括包络检波模块、控制器、信号处理器和刺激器,其中包络检波模块与控制器和信号处理器分别连接,将输入刺激单元的信号进行放大、整形、脉冲提取和包络检测;控制器与包络检波模块和刺激器分别连接,用于控制刺激器的输出和监测包络检波;信号处理器与包络检波模块和刺激器分别连接,用于译码和解调;刺激器与所述刺激电极连接,包括刺激选择模块和电极开关模块。
优选地,还包括接收线圈,与线圈插口连接。连接上接收线圈时,与人工耳蜗体外部分配合工作,一般在使用者成年之前建议选用此种工作方式。
优选地,还包括传感单元和充电单元,传感单元与所述第一扩展单元连接,充电单元与所述第二扩展单元连接,传感单元将声音振动的压力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第一扩展单元传输给所述刺激单元;充电单元包括无线充电线圈和充电电池,通过第二扩展单元将能量传输给所述刺激单元。
优选地,所述传感单元与第一扩展单元通过传感连接导线相连。
优选地,所述充电单元与第二扩展单元通过电源连接导线相连。
由于连接导线的弹性很小,故此种采用传感单元和充电单元的工作方式建议使用者成年后使用,此种工作方式不需要人工耳蜗体外部分配合,是全植入的,并且充电单元远离刺激单元,即没有线圈对刺激单元的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人工耳蜗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扩展多种工作方式,保证原人工耳蜗系统功能的同时,增加设置可插拔和可扩展部件,应用灵活、方便实用;包括传感单元和充电单元后,为全植入人工耳蜗系统,实现“全植入”从无到有的跨越,而且不需要更换刺激部分;在传感单元和充电单元出现故障时,将接收线圈与插拔单元连接,配合人工耳蜗体外部分继续正常工作,双重保险有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扩展全植入人工耳蜗系统整体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扩展全植入人工耳蜗系统详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1-图2,为可扩展全植入人工耳蜗系统整体框图和详细结构图,包括刺激电极10、刺激单元20、插拔单元30、第一扩展单元40和第二扩展单元50,其中,
刺激电极10包括16-24个触点电极和与每个触点电极相连的电极丝;
刺激单元20与刺激电极10、插拔单元30、第一扩展单元40和第二扩展单元50分别连接,将刺激信号输出给刺激电极10,由刺激电极10直接输出电刺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43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