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调节软硬度功能的汽车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0085.1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48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付云飞;李伊宁;霍平;陈仙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鄂尔多斯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50 | 分类号: | B60N2/50;B60N2/54;B60N2/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7010 内蒙古自治区鄂***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调节 软硬 功能 汽车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和汽车零部件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调节软硬度功能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汽车是一种智能汽车,也可以称之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仪来实现无人驾驶,汽车座椅是坐车时乘坐的座椅;汽车座椅按形状可分为分开式座椅和长座椅;按功能可分为固定式、可卸式和调节式;按乘座人数可分为单人、双人和多人椅;根据座椅的使用性能,从最早的固定式座椅,一直发展到多功能的动力调节座椅,有气垫座椅、电动座椅、立体音响座椅、精神恢复座椅、和电子调节座椅;按材质分为真皮座椅和绒布座椅等;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座椅大都只能调节椅背的倾斜度,极少有可以调节软硬度的汽车座椅,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不同,对软硬度的适应程度也大不相同,无法调节软硬度对人们乘坐汽车时的舒适性有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调节软硬度功能的汽车座椅,解决了汽车座椅软硬度无法调节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调节软硬度功能的汽车座椅,包括坐垫和椅背,所述坐垫的一侧面与椅背表面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坐垫和椅背的表面均设置有海绵层,所述坐垫分为上坐垫和下坐垫,所述上坐垫和下坐垫之间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上坐垫的下表面与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面与第一伸缩杆的一侧面搭接,且弹簧的一端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齿条和两个伸缩支架,且齿条设置在两个伸缩支架之间,所述齿条远离升降板的一端穿过下坐垫并延伸至下坐垫的外部,所述伸缩支架远离升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下坐垫的上表面,且下坐垫的内部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齿轮的轴心处设置有摇杆,所述摇杆远离齿轮的一端穿出下坐垫的一侧面并延伸至下坐垫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数量为3-5个,且通孔的数量与弹簧的数量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第一伸缩杆分别设置在上坐垫和下坐垫相对面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杆的数量与弹簧的数量相同,且第二伸缩杆的直径与通孔的直径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齿条的长度与弹簧的长度相适配。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调节软硬度功能的汽车座椅。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伸缩杆、齿轮和弹簧,使汽车座椅的软硬度可以调节。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伸缩杆,对下压的力进行缓冲,防止对弹簧造成损坏,通过设置弹簧,对座椅进行减震,同时使座椅更加松软舒适,通过设置第二伸缩杆,当第二伸缩杆被推送至弹簧内部时,降低座椅的松软度,增加座椅硬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摇杆,摇动摇杆使齿轮运动从而使齿条可以将升降板上升,将第二伸缩杆推送至弹簧内部,通过限定支撑板与第一伸缩杆搭接,使支撑板在受到压力时不会直接降到底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坐垫正视图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坐垫、2椅背、3海绵层、4上坐垫、5下坐垫、6第一伸缩杆、7弹簧、8支撑板、9通孔、10第二伸缩杆、11升降板、12齿条、13伸缩支架、14齿轮、15摇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鄂尔多斯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鄂尔多斯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00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