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98688.2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9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嘉尹;林信伯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F21S8/00;F21V8/0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58 | 代理人: | 鲁异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元件及其应用,且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为了符合背光模组薄型化的设计趋势,导光板的设计也趋向薄型化。然而,当导光板的厚度缩小时,发光二极管的高度并无法减小至与导光板相同的厚度。而且,当发光二极管的高度大于导光板的厚度时,导光板无法有效地利用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由此会导致导光板漏光。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般背光模组中会使用特殊造型的导光板来取代平板形导光板。特殊造型的导光板主要包含渐缩部以及连接渐缩部的平板部。渐缩部靠近光源的一端厚度大于渐缩部与平板部连接的另一端厚度。藉此,光源所产生的光线可从厚度较大的渐缩部进入导光板而传播至平板部中。因此,导光板除了可透过渐缩部来接收并有效地利用光源所产生的光线外,其平板部的厚度亦可对应缩减。
然而,特殊造型的导光板虽然可解决上述问题,但当光线在特殊造型的导光板中传播时,经常会从渐缩部与平板部连接的位置漏出,从而严重影响导光板的光学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导光板可雾化其漏光处的光线,进而使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产生较高的出光亮度与均匀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组以及显示面板。其中,该显示面板设置在该背光模组的前方。该背光模组包含导光板以及光源。其中,该导光板主要包含主体、多个第一条状结构以及多个第二条状结构。该主体包含入光面、端部以及导光部。该端部具有至少一个倾斜面。该导光部连接该端部,其中该导光部具有第一光学面以及与第一光学面相对的第二光学面。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光学面上。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二光学面上,其中第一条状结构的本身型态、排列方式或排列位置不同于第二条状结构的本身型态、排列方式或排列位置,光源邻设于导光板的入光面。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与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入光面。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特征相较于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的特征更为显著。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长度相较于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的长度更长。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与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为凸状部,且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高度相较于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的高度更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与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为凹陷部,且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深度相较于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的深度更深。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第二条状结构的排列密度相较于第一条状结构的排列密度更为密集。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端部靠近入光面的一端厚度大于端部连接导光部的另一端厚度。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端部具有第一倾斜面以及第二倾斜面。其中,第一倾斜面连接第一光学面,且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连接第一倾斜面的第一底缘。第二倾斜面连接第二光学面,且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连接第二倾斜面的第二底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端部具有第一倾斜面以及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连接第一光学面。第二倾斜面连接第二光学面。其中,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与第一倾斜面的第一底缘之间的第一距离和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与第二倾斜面的第二底缘之间的第二距离不同。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端部具有第一倾斜面以及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连接第一光学面,其中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倾斜面上,另一部分位于第一光学面上。第二倾斜面连接第二光学面,其中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一部分位于第二倾斜面上,另一部分位于第二光学面上。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每一个第一条状结构与每一个第二条状结构的远离入光面的一端,位于主体的入光面与相对入光面的另一侧面之间。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端部具有第一倾斜面以及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具有第一顶缘以及连接第一光学面的第一底缘。第二倾斜面具有第二顶缘以及连接第二光学面的第二底缘。其中,入光面连接第一顶缘与第二顶缘。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上述端部具有第一平台面、第二平台面、第一倾斜面以及第二倾斜面。第一倾斜面具有连接第一平台面的第一顶缘以及连接第一光学面的第一底缘。第二倾斜面具有连接第二平台面的第二顶缘以及连接第二光学面的第二底缘。其中,入光面连接第一平台面与第二平台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86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