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治具快速冷却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098179.X | 申请日: | 2016-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1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宏;钱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旭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5/02 | 分类号: | F27D15/02;B62B3/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吴雯珏 |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冷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车,具体涉及一种治具快速冷却车,主要适用于SMT带治具生产的回流工艺,可广泛用于带治具进行回流工艺的相关制造业领域。
背景技术
使用治具进行回流的工艺炉后需要对治具进行冷却,其目的有两点:一、冷却的治具人员周转时不会烫到;二、防止因治具存在余热使得锡膏出现坍塌现象,造成品质隐患。
传统的治具冷却方式为治具堆叠于炉后,靠自然冷却后再进行周转和使用。这类方式存在以下不足:堆叠放置自然冷却首先不美观,影像整体5S,同时冷却速度又慢。若未充分冷却,人员周转使用过程中容易烫到,且余热会引起锡膏坍塌造成平整隐患。
鉴于此,提出一种治具快速冷却车是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治具快速冷却车,用以解决现有采用堆叠于炉后的自然冷却所存在的冷却速度慢、不能及时充分冷却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具快速冷却车,包括车本体,所述车本体包括底部支撑板和侧面支撑板,所述底部支撑板和侧面支撑板一侧边固定连接,且底部支撑板和侧面支撑板之间具有一夹角θ,所述夹角θ的范围为60°~ 120°;
所述底部支撑板的上表面上平行间隔设置有若干横向片状隔条,该横向片状隔条在底部支撑板上沿底部支撑板外侧边缘向侧面支撑板方向水平布置;
所述侧面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纵向布置的通孔,该若干通孔平行布置在侧面支撑板上,以使侧面支撑板形成一透气栅栏;
在所述侧面支撑板背离底部支撑板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冷却风扇,该若干冷却风扇间隔布置在侧面支撑板上;
在工作状态下,待冷却治具插设在底部支撑板的横向片状隔条中,冷却风扇的冷风从侧面支撑板的通孔中透过,吹向插设在横向片状隔条中的待冷却治具以快速冷却治具。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底部支撑板和侧面支撑板之间还设有一连接杆,该连接杆一端连接底部支撑板,另一端连接侧面支撑板,以形成牢固的三角结构。
2、上述方案中,所述侧面支撑板上的若干个冷却风扇呈阵列均匀间隔布置。
3、上述方案中,所述底部支撑板为铝合金底座。
4、上述方案中,所述侧面支撑板的上表面上平行间隔设置有若干纵向片状隔条,该纵向片状隔条在侧面支撑板上沿侧面支撑板顶部边缘向底部支撑板方向纵向布置
5、上述方案中,所述车本体底部沿着底部支撑板的周向上均匀设有四个脚轮,方便于周转挪动。
6、上述方案中,所述车本体底部,靠近四个脚轮的旁边分别设有支撑脚。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车本体分成底部支撑板和侧面支撑板,在底部支撑板的上平行间隔设置有若干横向片状隔条,在侧面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纵向布置的通孔以使侧面支撑板形成一透气栅栏;在侧面支撑板背离底部支撑板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冷却风扇,冷却风扇的冷风从侧面支撑板的通孔中透过,吹向插设在横向片状隔条中的待冷却治具以快速冷却治具。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可靠性好,相比较于传统自然冷却的优点在于能够加快回流治具的冷却速率,减少治具的循环使用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以降低治具需求的数量,大大节省了资金成本,为企业节省了工时和资金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中治具快速冷却车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治具快速冷却车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车本体;2、底部支撑板;20、横向片状隔条;3、侧面支撑板;30、通孔;31、纵向片状隔条;4、冷却风扇;5、脚轮;50、支撑脚;6、电源开关;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种治具快速冷却车
参见附图1-2,该冷却车利用冷却风扇4对刚从回焊炉中出来的治具进行加速冷却,其包括车本体1,所述车本体1包括一底部支撑板2和一侧面支撑板3,所述底部支撑板2和侧面支撑板3之间具有一夹角θ,所述夹角θ的范围为60°~ 120°。本实施例中,底部支撑板2和侧面支撑板3形成一L型铝合金底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旭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飞旭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81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烧梁导热油保护系统
- 下一篇:煅烧炉余热利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