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鞋的无线充电鞋柜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97899.4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09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肖锡湘;邹复民;蒋新华;黄晓生;汪俊民;廖律超;赖宏图;朱铨;方卫东;徐翔;胡蓉;甘振华;张淑玲;陈子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B61/04 | 分类号: | A47B61/04;H02J50/10;A47B96/00;A61L2/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无线 充电 鞋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鞋的无线充电鞋柜。
背景技术
智能鞋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人,用于当老年人意外摔倒时向相关人员发出警报,使老年人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由于智能鞋中含有GPS,传感器和微型控制器等耗能设备,因此需要定时为智能鞋充电。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逐步成熟,无线充电智能鞋也逐渐的出现在市场上,普通的鞋柜已无法满足无线充电智能鞋的需求。
申请号为201520256518.1的专利文献提供一种无线充电鞋架,实现了通过鞋架上安装的无线发射装置对充电鞋内的无线接收装置进行无线充电。但是,所述无线发射装置发射出的能量无法完全被充电鞋接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智能鞋的无线充电鞋柜,实现提高鞋柜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端线圈对智能鞋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线圈传输能量的效率,从而提高智能鞋的充电速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鞋的无线充电鞋柜,所述无线充电鞋柜为多层结构,至少一层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无线充电发射端线圈;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端线圈用于向智能鞋中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线圈传输能量;
所述凹槽横截面的形状和智能鞋横截面的形状相同;
所述凹槽横截面的大小和智能鞋底面积的大小相适配;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端线圈的覆盖面积与智能鞋底的面积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鞋柜的后面设置有通孔;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端线圈的引线从所述通孔引至所述无线充电鞋柜外。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鞋柜安装有柜门;
所述柜门的内侧贴有防辐射贴。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鞋柜至少一层的顶部设置有紫外线杀菌装置;
所述紫外线杀菌装置朝向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鞋柜至少一层的顶部设置有暖风装置;
所述暖风装置朝向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无线充电鞋柜中的凹槽内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端线圈,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端线圈可向智能鞋中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线圈传输能量,从而实现对智能鞋进行充电;所述凹槽横截面的形状与智能鞋的形状相同,且凹槽横截面的大小与智能鞋横截面的大小相适配,使得所述凹槽可约束无线充电发射端线圈的大小和形状,使无线充电发射端线圈的覆盖面积与所述智能鞋的横截面的面积相同,使得鞋柜中的无线发射端线圈发射的能量能够尽可能多地被智能鞋中的无线接收端线圈接收,实现提高鞋柜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端线圈对智能鞋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线圈传输能量的效率,从而提高智能鞋的充电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鞋的无线充电鞋柜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鞋的无线充电鞋柜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鞋的无线充电鞋柜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鞋的无线充电鞋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鞋的无线充电鞋柜的主视图;
标号说明:
1、凹槽;2、无线充电发射端线圈;3、通孔;4、引线;5、柜门;6、防辐射贴;7、紫外线杀菌装置;8、暖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使凹槽的形状和大小与智能鞋的横截面适配,从而使凹槽内的无线充电发射端线圈的覆盖面积与智能鞋的横截面面积相同,实现提高鞋柜中的无线充电发射端线圈对智能鞋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线圈传输能量的效率,从而提高智能鞋的充电速度。
请参照图1至图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鞋的无线充电鞋柜,所述无线充电鞋柜为多层结构,如图1所示,至少一层底部设置有凹槽1,所述凹槽1用于容纳无线充电发射端线圈2;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端线圈2用于向智能鞋中的无线充电接收端线圈传输能量;
所述凹槽1横截面的形状和智能鞋横截面的形状相同;
所述凹槽1横截面的大小和智能鞋底面积的大小相适配;
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端线圈2的覆盖面积与智能鞋底的面积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78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