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垃圾热解及废气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96901.6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9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永先;杨永美 |
主分类号: | C10B53/00 | 分类号: | C10B53/00;B01D50/00;B01D53/78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53100 | 代理人: | 徐玲菊,蒋文睿 |
地址: | 651604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垃圾 废气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垃圾热解及废气处理系统,属于清洁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垃圾焚烧炉主要分链条式、阶梯式和回转式三种,此类焚烧炉一般用于大型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如垃圾焚烧发电站。县级城市一般用于防渗填埋,而对于乡镇一级的生活垃圾,主要采用私人取包清运、偷倒裸堆,广大农村则自然堆放。虽然有的地方安装了小型的生活垃圾焚烧炉,但无废气处理系统,造成二次污染,有的虽然对废气作了相应的处理,但由于技术和成本的局限性,尾气中有害物质因含水率高而沉降于焚烧站周围,绝大多数燃煤燃油蒸汽锅炉尾气均采用单纯的水膜除尘处理后,直接对空排放,其处理效果甚微,尤其对CO、CO2、SO2、NOX等物质,甚至矿物质中的重金属粒子的脱除、焚烧生活垃圾时所产生的二噁英的脱除,几乎都很难达到国家环保排放标准,严重影响生态环境,造成健康隐患,为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对现有烟气净化处理技术加以改进。
为了解决排放的有毒有害气体问题,目前垃圾焚烧电站采用“湿法”脱硫和除尘的方法,然而,高温烟气经过“水膜”除尘和脱硫后,导致“白色水雾”含水量高,无法自行上升到被大气稀释的高度,“白色水雾”中未被脱除的少量有毒有害离子仍会对周围动植物造成伤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垃圾焚烧厂家在“水膜”脱硫和除尘之后的烟囱管外径上设有相当多的电加热圈,以提升“白色水雾”的温度,减少尾气的含水量比重,使烟气气流近乎垂直上升,在短的时间内被高空大气稀释,该方法虽然效果明显,但能耗较大,处理成本高,目前尚未出现成本低的、能耗小的尾气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垃圾热解及废气处理系统,包括换热式垃圾热解装置、旋风分离装置、布袋除尘装置及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换热式垃圾热解装置包括内设炉膛,顶部设排烟口,底部设活动炉排、灰仓及清灰口,中部设垃圾入口的炉体,炉膛上部设有气体换热膛,该气体换热膛由内壁、外壁及内、外壁之间的空腔组合而成,外壁上设有与空腔联通的进气口、出气口,换热式垃圾热解装置的排烟口与旋风分离装置进烟口相连,旋风分离装置出烟口与布袋除尘装置烟气进口相连,布袋除尘装置烟气出口与烟气净化装置烟气输送管相连,烟气净化装置的气体出口与换热式垃圾热解装置进气口相连。以便垃圾在换热式垃圾热解装置焚烧后,产生的烟气经过旋风分离装置分离出烟气中的大颗粒物后,再经布袋除尘装置除去烟气中的粉尘,最后进入烟气净化装置有效脱除CO、CO2、SO2、NOX等物质后,再返回到换热式垃圾热解装置的气体换热膛中换热除湿后,使净化后的烟气尽快进入大气排空。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式垃圾热解装置的排烟口上端延伸至外壁顶部、下端与炉膛联通。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式垃圾热解装置的气体换热膛内壁、外壁均包括下部的圆柱体及顶部的弧形拱顶,便于焚烧烟尘的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式垃圾热解装置的炉膛由耐火内衬及耐火内衬外部的炉壳构成,炉膛下部为锥形燃烧膛,锥形燃烧膛由耐火内衬及耐火内衬外部的炉壳构成,锥形燃烧膛底部设有炉底,该炉底为一中部带通孔的圆环板,圆环板中部通孔的下方设有活动炉排。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炉排包括多根炉条,多根炉条的内端设有条形凹槽板,多根炉条的外端设有带多个水平通孔的支撑条板,每一根炉条的内端穿过支撑条板对应的通孔置于条形凹槽板对应的凹槽中,以方便更换炉条。
进一步地,所述烟气净化装置包括带空腔的机体,该机体顶部设有与空腔连通的排气口、侧部设有与空腔连通进出料口,空腔上部设有带喷嘴的供液管,空腔分别设为上部的喷淋段、中部的吸附段、底部的清洗池,底部的清洗池上设有气体输送管,气体输送管内端延伸至清洗池下部,以便烟气由加压风机送入清洗池清洗后,再通过吸附段吸附后,经过喷淋段喷淋,除去烟气中的CO、CO2、SO2、NOX等物质后再外排。
进一步地,所述气体输送管外端与烟气加压风机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池底部设有带控制阀的排污口,以便定期排除污物。
进一步地,所述清洗池下部设有排液管,该排液管上设有水泵,排液管外端与机体上部的带喷嘴的供液管相连,以便循环使用清洗液,节约水、药资源,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永先;杨永美,未经王永先;杨永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69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