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洗耳球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96640.8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9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罗德强;刘建;文书明;王瑜;陈瑜;崔传发;薛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洗耳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耳球,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用洗耳球,属于化学、物理等相关专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化学、物理实(试)验中,经常采用洗耳球作为吸取液体的工具。现有的洗耳球通常整体为橡胶材质,通过挤压洗耳球将其内部的空气排除,从而形成一个负压,再将洗耳球的进出气口放入需要提取液体的容器中,当松开洗耳球时,液体将吸入洗耳球中。在实(试)验的过程中往往为了试验连续进行,需要多个洗耳球都放入容器中进行取液,然后轮流使用洗耳球。如果洗耳球没有了外界扶持给予的作用力,当洗耳球吸取液体后,洗耳球头部会变重、下沉,气嘴端翘到空气中吸入空气,因此洗耳球在没有外界扶持作用的条件下,将不会吸入太多液体,大大的降低了实验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普通洗耳球通常为球形的,当普通的洗耳球放在倾斜的桌上时,洗耳球的球体会绕气嘴端转动或者滚动,掉落在地上。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设计精巧的洗耳球,包括气囊6、气管3、气嘴1、套筒2,气囊6与气管3一端连接,气管3另一端设有气嘴1,套筒2套在气管3上靠近气嘴1一端。
所述气囊6、气管3为橡胶制备而成。
所述套筒2为中空结构,由金属8和防腐蚀材料7制成,防腐蚀材料7包裹在金属8外部。
所述套筒2中的金属8为密度较大的金属,为铅、铁或铜,防腐蚀材料7为橡胶或塑料,塑料为PVC或PP。
所述气囊6顶部及侧面设有平面,顶部平面5可以让洗耳球倒立垂直放置,侧面平面4可以让洗耳球水平放置时不随意滚动。
使用时,挤压气囊6,将气囊6内部的气体赶出,保持挤压状态,将气嘴1放入提取液中,松开气囊6,洗耳球会保持气囊6向上,气嘴1向下并始终处于提取液液面之下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在气嘴端增加了一个大密度的套筒,保证了洗耳球在没有其他外力存在的条件下,洗耳球的气嘴始终处于液面一下,洗耳球能够一直吸水,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2、气囊上设有平面,减小洗耳球在倾斜桌面上的滚动、转动,不因滚动而掉落,也不会污染气嘴;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在工作过程中高效、经久耐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嘴,2-套筒,3-气管,4-侧面平面,5-顶部平面,6-气囊,7-防腐蚀材料(橡胶),8-金属(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所述洗耳球,如图1、2、3、4所述,包括气囊6、气管3、气嘴1、套筒2,气囊6与气管3一端连接,气管3另一端设有气嘴1,套筒2设置在气管3上靠近气嘴1一端;其中气囊6、气管3为橡胶制备而成,套筒2为中空结构,由金属8和防腐蚀材料7制成,防腐蚀材料7包裹在金属8外部,金属8为密度较大的金属铅,密度较大的金属8铅的目的在于使气嘴1端有足够的重量,不会翘起暴露在空气中,影响提取液体,防腐蚀材料7为橡胶,保护金属8,减少金属在酸、碱、盐溶液中的腐蚀,套筒2通过胶水粘接在气管3外部,气囊6顶部及侧面设有平面,顶部平面5可以让洗耳球倒立垂直放置,4个侧面平面4可以让洗耳球水平放置时不随意滚动。
使用时,挤压洗耳球的气囊6将其内部的空气排除,从而内部形成一个负压,再将洗耳球的气嘴1放进需要提取液体的容器中,当松开洗耳球时,液体将从气嘴1吸入,通过气管3进入到气囊6中,由于套筒2的存在,气嘴1一端具有足够的重量,在没有外力的条件下,气嘴1能够始终处于提取液的液面之下,而不会出现外力释放后气嘴上翘的情况,当洗耳球的气囊6内吸入较多(超过一半)时,气囊6内的液体和套筒2共同作用,洗耳球会出现下沉情况,如果洗耳球气囊6中的气体没有排尽,那么在此时气体就成为一个气囊6上浮动力,因此在气嘴1吸取液体的过程中,始终呈现气嘴1在下气囊6在上的状态;如果洗耳球气囊6中的气体排尽,那么此时洗耳球将整体沉入到水中,气嘴1始终处于液面之下,无论哪种情况洗耳球在初期吸水的过程中气嘴始终处于液面下,在中后期由水和套筒共同使洗耳球气嘴1始终处于液面之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66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学实验室用气压式酸缸
- 下一篇:组合式滴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