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远程定位打窝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95611.X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6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孙继辉;李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继辉;李杨 |
主分类号: | A01K97/02 | 分类号: | A01K97/02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0 | 代理人: | 朱源,武建云 |
地址: | 0425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 定位 打窝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垂钓用具,具体为一种用于海面或湖泊等大领域的鱼饵远程定位打窝器。
背景技术
在海上或者大型湖泊内垂钓时,通常要将鱼饵多次投放于较为固定的区域,饵料集中在一起,俗称“打窝子”,从而将鱼集中在一块,利用垂钓。现有的海杆虽然能够将饵料投放至50m以上的距离,但是,每次投放并不能够保证都投至目标区域,造成饵料分散,不能形成“打窝子”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较远距离投放鱼饵的器具,并能够实现多次较为精准一致地投放,将饵料集中在大致相同的区域。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远程定位打窝器,包括主杆,所述主杆顶面设置一开槽,所述开槽内设置一丝杠,所述丝杠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主杆的前端头和后端头,所述丝杠后端部位于后端头凹腔内;所述前端头固设弾弓支架,所述弾弓支架上支设弾弓架,所述弾弓架通过皮筋连接弹丸兜,所述弹丸兜背面连接挂环;所述丝杠上套装移动螺母,所述移动螺母上固设弹射机构;所述后端头插装驱动机构。
使用时,把饵料与线组添装在弹丸兜内,将弹丸兜背面的挂环扣于弹射机构上,利用驱动机构将移动螺母向后运动,拉紧皮筋,拉到合适距离后,对准投放区域,启动弹射机构,让挂环脱离弹射机构,将饵料弹出至目标区域。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端部安装联轴件,即当壳体前端插入后端头的凹腔内时,该联轴件与丝杠的后端部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开关,所述开关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机正反转。
使用时,按下开关,启动电机,电机驱动丝杠旋转,则移动螺母沿丝杠运动。电机通过控制电路实现正反转,驱动螺母的自由移动。
优选的,所述弹射机构包括固设于移动螺母上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端连接有支撑握杆、其上端连接有弹射舌,所述支撑握杆位于支撑杆后方,所述弹射舌延伸至支撑杆前方。
使用时,弹丸兜的挂环悬挂于支撑杆的顶端,投射时,手握住支撑握杆,手掌自后向前轻轻握住弹射舌,然后回按弹射舌,弹射舌的根部凸起,使得挂环脱离支撑杆顶端,完成发射。
优选的,所述主杆的后端头表面安装指南针,用于指示方位。主杆的一侧面上安装角度仪,所述角度仪包括一圆壳体,所述圆壳体内设置一水泡,所述圆壳体外标识圆周刻度。使用时,角度仪内的水泡始终处于圆壳体内的顶端,当调整主杆的摆放角度时,相对于水泡所处位置,圆壳体会转过一定刻度。只要记住这一刻度,能够保证每次发射饵料采用统一的发射角度,投掷到相同的区域内,起到定位“打窝子”的效果。
上述装置的优点是投放饵料距离远,不需要在水中做浮标就可以把饵料集中在一起,操作简单,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注意投放时线组必须理顺即可。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投放器的各个部件均可拆卸,便于携带,不占用空间,使用方便,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表示主杆的俯视图。
图2表示主杆的侧视图。
图3表示主杆放置于支架上的示意图。
图4表示支凳的斜视图。
图中,1-主杆,2-开槽,3-丝杠,4-移动螺母,5-轴承,6-前端头,7-后端头,8-驱动机构,9-电机,10-联轴件,11-角度仪,12-指南针,13-支撑杆,14-支撑握杆,15-弹射舌,16-弾弓支架,17-弾弓架,18-弹丸兜,19-皮筋,20-挂环,21-开关,22-地插杆,23-水泡,24-支凳,25-伸缩支腿,26-支撑立板,2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远程定位打窝器,如图1所示,包括主杆1,所述主杆1顶面设置一开槽2,所述开槽2内设置一丝杠3,所述丝杠3两端分别通过轴承5安装于主杆1的前端头6和后端头7,所述丝杠3后端部位于后端头7凹腔内;所述后端头7用于插装驱动机构8。
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机构8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电机9,所述电机9输出轴端部安装联轴件10,即当壳体前端插入后端头7的凹腔内时,该联轴件10与丝杠3的后端部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开关21,所述开关21通过控制电路控制电机9正反转,进而驱动丝杠3进行正反旋转,实现移动螺母4沿丝杠3自由运动。
另外,当驱动机构出现故障后,也可以采用手动摇杆替换驱动机构,手动摇杆通过插入后端头空腔内,与丝杠的后端连接后,手动驱动丝杠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继辉;李杨,未经孙继辉;李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56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