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串口控制的六通道话筒混响处理板卡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094019.8 | 申请日: | 2016-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6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 发明(设计)人: | 沈俊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巨正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一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369 | 代理人: | 李新梅 |
| 地址: | 510315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串口 控制 通道 话筒 混响 处理 板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分配或转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串口控制的六通道话筒混响处理板卡。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话筒混响处理技术非常成熟。话筒混响处理具有混音反馈处理功能,可以使人们发出的声音得到优化,增加空间感。现卡拉OK娱乐音响、会议音响系统上广泛应用了话筒混响处理技术,此类音响产品在市场上得到飞速发展,音响产品增加话筒混响处理功能也就越来越普及。
现有技术的话筒混响处理一部分是单通道输出应用到功放,另一部分是双通道混合输出到功放左右声道上去。对于外部控制方式,一般的话筒混响处理都采用SPI并行口控制或USB控制方式,但这些方式只能实现短距离控制,要做成集成式远程控制受很多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声音效果好的串口控制的六通道话筒混响处理板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串口控制的六通道话筒混响处理板卡,包括六通道音量调节单元、混响处理单元、音频分离和混合输出单元、微控制器;所述的六通道音量调节单元上设置有第一话筒输入接口和第二话筒输入接口,用于调节话筒混响、延时反馈参数;所述的混响处理单元的输入端接六通道音量调节单元,用于将话筒信号进行混响延时处理;所述的微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混响处理单元和音频分离输出单元,用于控制各通道的功能参数,以及微控制器上设置有标准串口,用于与PC设备连接实现远程控制;所述的音频分离输出单元,用于将话筒输出分离成六个通道,并将每个通道进行分频、滤波、倒相处理,使话筒均匀的分配到各通道中输出。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混响处理单元的型号为T62M0001A。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话筒混响处理后加入声道分离技术,将话筒输出分离成六个通道输出,并将每个通道进行分频、滤波、倒相处理,使话筒均匀的分配到各通道中。另增加微控制器,控制话筒混响处理的功能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其本身的串口与外部终端设备相连,让产品功能实现远程控制,方便工程调试控制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六通道音量调节单元的电子线路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响处理单元的电子线路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微控制器的电子线路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音频输出单元的电子线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图1~5中,本实施例的串口控制的六通道话筒混响处理板卡,包括六通道音量调节单元、混响处理单元、音频分离和混合输出单元、微控制器;六通道音量调节单元上设置有第一话筒输入接口和第二话筒输入接口,用于调节话筒混响、延时反馈参数;混响处理单元的输入端接六通道音量调节单元,用于将话筒信号进行混响延时处理;微控制器的输出端接混响处理单元和音频分离输出单元,用于控制各通道的功能参数,以及微控制器上设置有标准串口,用于与PC设备连接实现远程控制;所述的音频分离和混合输出单元,用于将话筒输出分离成六个通道即左声道、右声道、环绕左声道、环绕右声道、中置声道、低音声道,并将每个通道进行分频、滤波、倒相处理,使话筒均匀的分配到各通道中输出。本实用新型的混响处理单元的型号为T62M0001A。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巨正电子产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巨正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40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