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缓冲吸能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092721.0 | 申请日: | 2016-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1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 发明(设计)人: | 田微;顾云飞;汤勇;李瑞生;田雨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 地址: | 11004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缓冲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汽车缓冲吸能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汽车碰撞事故居高不下,汽车高速正面碰撞时,往往对驾驶员造成很大的伤害。如果前纵梁设计合理的缓冲吸能结构,能使车身正面撞击时,前纵梁结构本身被压溃、变形,以获得满意的能量吸收效果,降低作用于乘员上的力和加速度,从而减轻成员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满足零件结构强度要求,又能获得满意的能量吸收效果保证车上乘员安全的缓冲吸能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其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快捷、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较长、故障率低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该一种汽车缓冲吸能结构,包括前纵梁外板及前纵梁内板,其技术要点是:汽车缓冲吸能结构由前纵梁外板及前纵梁内板通过点焊焊接组成,前纵梁内板为C型梁结构,前纵梁外板为平板结构,两结构形成矩形钢结构,前纵梁前端为缓冲吸能区域,前纵梁外板在前端设置有个竖直的引导槽,为长度80mm,R7.5mm的凹槽结构,前纵梁内板在前部与引导槽对应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四个凹形筋,凹形筋的深度为8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实用,成形性好,不会增加零件的成本和模具费用;且此结构能够达到满意的能量吸收效果,前端缓冲吸能结构降低作用于乘员上的力和加速度,从而减轻乘员伤害,后端引导槽分解碰撞力方向,避免前纵梁侵入乘员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纵梁外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纵梁内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方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位本实用新型前纵梁外板、内板配合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引导槽2、前纵梁外板3、引导凹槽结构4、凹形筋5、前纵梁内板6、凹槽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图1~4,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该一种汽车缓冲吸能结构,包括前纵梁外板及前纵梁内板,其中汽车缓冲吸能结构由前纵梁外板及前纵梁内板通过点焊焊接组成,前纵梁内板为C型梁结构,前纵梁外板为平板结构,两结构形成矩形钢结构,前纵梁前端为缓冲吸能区域,前纵梁外板在前端设置有个竖直的引导槽,为长度80mm,R7.5mm的凹槽结构,前纵梁内板在前部与引导槽对应区域,分别设置有两组四个凹形筋,凹形筋的深度为8mm
工作原理如下:汽车缓冲吸能结构由前纵梁外板2及前纵梁内板5通过点焊焊接组成。前纵梁内板为C型梁结构,外板为平板结构,两结构形成矩形钢结构(如图4)。前纵梁前端为缓冲吸能区域,外板在前端设计两个竖直的引导槽1(如图1),为长度80mm,R7.5mm的凹槽结构6(如图3)。内板在前部与引导槽对应区域,分别设计两组四个凹形筋4(如图2),深度8mm。这样在纵梁的前端由于有引导槽和凹形筋配合,在发生碰撞时,由于碰撞力会在引导槽和凹形筋区域产生应力集中,纵梁前端会从引导槽和凹形筋区域处变形、压溃。以获得满意的能量吸收效果,降低作用于乘员上的力和加速度。
由于纵梁中段部分为发动机悬置安装点,此处强度很高,在碰撞时,此处不会发生明显变形。如果前纵梁后部没有缓冲吸能结构,纵梁会冲入驾驶室,对乘员造成严重伤害。所以前纵梁外板后部设计长度60mm,R7.5mm的引导凹槽结构3,碰撞力会在引导槽部分产生应力集中。使左右两个前纵梁在此位置都向外折弯,碰撞力会沿着纵梁折弯方向偏向纵梁外侧,分解了碰撞力的作用。有效减轻从纵梁传入乘员舱的碰撞力,减少乘员伤害,达到满意的缓冲吸能效果。纵梁前端引导槽和凹形筋的吸能配合结构和后端的引导槽吸能结构相互配合,前端主要降低碰撞力和加速度,后端引导槽将碰撞力尽量分散。两者配合极大增加了汽车的碰撞安全性。
此种缓冲吸能结构只是在零件上增加凹形筋及引导槽结构,成形性好,不会增加零件的成本和模具费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2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光互补公交车杀菌消毒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撞梁及具有该防撞梁的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