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水疗器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092705.1 | 申请日: | 2016-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9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满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銮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H33/00 | 分类号: | A61H33/00;A61H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水疗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新型水疗器具。
背景技术
水治疗方法是一种运动疗法,它是对运动器械障碍患者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及家庭保健领域。为达到高效的水疗效果,现目前已开发有可温浴疗法的水疗仪,应用时,使用者需浸泡在盛有理疗液的储液池中,再通过活水器对理疗液的处理以及脉冲发生器所输出的脉冲以对使用者进行治疗,它可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松弛肌肉、镇痛镇静及调整皮肤交感神经等。但是,现有的温浴式水疗仪中储液池多是固定设置,它并不能根据使用者的喜好进行倾斜度的调整,这样势必会影响使用者治疗的舒适感。同时,储液池亦也不能进行小幅度且轻缓地震动,因而,它并不能辅助提升水疗仪的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新型水疗器具,它通过驱动电机组件的设置,可使内框体发生相对外框体的转动或者震动工作,这样,可通过内框体对理疗液动能传递的作用以有效辅助提升水疗的效果,还可大大满足使用者对舒适度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新型水疗器具,包括外框体和位于外框体内的内框体;
内框体的底部与外框体内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作用于内框体使得内框体底部与外框体底部之间形成有活动区域;
外框体的上端和内框体的上端均开口设置,外框体上端开口处向下延伸设置有挡边,挡边的底部位于内框体上端开口所包围的区域内;
内框体顶端与外框体内壁的顶部之间留有距离,内框体内壁的上部与挡边之间留有距离;
内框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有贯穿其前后两端的通口;
外框体内设置有第一支撑柱、位于第一支撑柱下方的第二支撑柱及用于驱动第二支撑柱转动的驱动电机组件,第一支撑柱贯穿通口的前后端,且该两端分别固连在外框体内壁上,第二支撑柱一端转动设置在外框体内壁上,它的另一端与驱动电机组件的输出轴相连;
第二支撑柱的中部套设有位于活动区域的支撑架,支撑架的两端部均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一凸起,两第一凸起均与内框体的底端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中,内框体作为储液池,它用于储存理疗液;外框体用于承载内框体,并提供动能使得内框体发生转动或者是小幅度且轻缓的震动。本实用新型零位状态时,两第一凸起位于同一水平线上。通过第一弹性件的支撑作用与内框体的自重作用下,内框体的底部与两第一凸起相接触。当使用者浸泡于内框体内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调整内框体的倾斜度,具体地,启动驱动电机组件,通过其输出轴对第二支撑柱的驱动,使得第二支撑柱发生转动,这时,两第一凸起则会以第二支撑柱的轴心线为转动中心线发生高度位置的变化,在该高度位置变化的过程中,内框体则会克服第一弹性件的支撑作用发生转动,进而满足使用者坐姿的舒适度要求。若使用者不想固定内框体的倾斜位置,还可控制驱动电机组件,使其发生间歇性地正向反向转动,从而驱动第二支撑柱做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的小幅度转动,进而带动内框体以第一支撑柱为中心线做小幅度地震动工作,这样,可将震动而产生的动能传递给理疗液,使其更高效地作用于使用者。
其中,内框体在支撑架的动能传递作用下发生转动时,为避免其发生过限的振幅,本实用新型还设计有挡边,它不仅可对内框体的高度位置进行限位作用,同时,亦可对使用者提供一静态支撑点。这样,可有效防止内框体在震动过程中损伤使用者的颈部等处。驱动电机组件可包括驱动电机和减速传动组件,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入端相连,减速传动组件的输出端与第二支撑柱相连。为取材便捷,第一弹性件可选用压缩弹簧。
可见,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驱动电机组件的设置,可使得支撑架作用于内框体,并带动内框体发生相对外框体的转动或者震动工作,这样,可通过内框体对理疗液动能传递的作用以有效辅助提升水疗的效果,还可大大满足使用者对舒适度的要求。
为避免理疗液进入外框体与内框体之间的区域,进一步地,所述内框体内壁的上部与所述挡边之间通过弹性连接件密封连接。弹性连接件可由具有多层折叠的塑料件做成,塑料件的两端分别与挡边和内框体内壁的上部相连。
为避免内框体顶端与外框体内壁的顶端发生磨损,进一步地,所述内框体的顶端包裹有呈半球状的弹性垫球。
为使得内框体在横向上亦能发生小幅度的往返移动,进一步地,所述通口内壁上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两侧的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自由端设置有弧形板,弧形板的内弧面与第一支撑柱的外壁面相适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銮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銮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27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伏支架快速定位安装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光伏组件稳固支撑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