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车辆的背门外拉手安装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92212.8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5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尊念;陈钲金;束萍萍;李俊海;陈杰龙;金爱君;叶永亮;羊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10 | 分类号: | E05B8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汇东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1 | 代理人: | 范晓斌,薛峰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背门外 拉手 安装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背门外拉手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的人性化和自动化在整车上运用愈加广泛。汽车的背门外拉手是一个集安全性、装饰性和功能性为一体的特殊部件,其外形设计的多样化与汽车整体外形的配合更为协调美观。同时,汽车的背门外拉手作为驾乘人员进入车辆时必备使用的部件,其安装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实际应用中当车辆的背门外板没有外装饰结构时,背门外拉手需安装在背门总成处,而背门外板在没有外饰条遮挡的情况下,无法为背门外拉手提供安装结构。
此时,一方面,安装在背门总成处的背门外拉手由于没有相对应的安装结构导致背门外板在没有外饰条遮挡的情况下无法安装背门外拉手,否则不仅影响背门外拉手的安装质量,还影响车辆背门总成的外观。另一方面,安装在背门总成处的背门外拉手由于没有相对应的安装结构以致车辆的背门总成刚度差,当通过车辆的背门外拉手开启车门时,背门外拉手易被折断,甚至由于车辆的背门外拉手被折断,以致驾乘人员困于车内或无法进入车内正常驾驶。再者,背门外板没有装饰结构时,背门外拉手安装在背门总成处使得背门外板的外观不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背门外拉手安装支架,以解决车辆的背门外拉手没有安装结构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升车辆的背门总成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使车辆的背门外拉手与背门外板匹配美观。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背门外拉手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背门内板与所述车辆的背门外板之间,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拉手固定部,通过所述拉手固定部使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背门外拉手相固定,所述拉手固定部为长方形板状部,所述拉手固定部与所述背门外拉手相固定;
内板固定部,通过所述内板固定部使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背门内板相固定,所述内板固定部为两个,每个所述内板固定部与所述拉手固定部的一端相固定,所述内板固定部相对于所述拉手固定部的一侧板面形成凸起状结构,所述内板固定部的所述凸起状结构的顶部与所述背门内板相固定;
外板固定部,通过所述外板固定部使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背门外板相固定,所述外板固定部为两个,每个所述外板固定部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内板固定部固定,每个所述外板固定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背门外板相固定,所述外板固定部的另一端为与其一端相反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内板固定部为长方形板状部,所述内板固定部沿着所述拉手固定部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内板固定部弯折成相对于所述拉手固定部的一侧板面呈梯形状凸起的板状部,每个所述内板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拉手固定部的一端相固定,两个所述内板固定部关于所述拉手固定部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内板固定部弯折成相对于所述拉手固定部的一侧板面呈等腰梯形状凸起的板状部,所述内板固定部的所述凸起状结构的顶部与所述拉手固定部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板固定部为长方形板状部,每个所述外板固定部的一端与一个所述内板固定部的另一端相固定,所述外板固定部相对于所述拉手固定部倾斜设置,所述外板固定部的另一端相对于其一端呈远离所述拉手固定部设置,两个所述外板固定部关于所述拉手固定部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外板固定部的另一端具有软质部,所述软质部用于吸收所述外板固定部的另一端对所述背门外板的震动,通过所述软质部使所述外板固定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背门外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板固定部的另一端具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能够与所述背门外板相贴合,所述连接板具有涂胶槽,所述软质部为隔震胶,所述软质部至于所述涂胶槽处,所述软质部至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背门外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拉手固定部与所述背门外拉手可拆卸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拉手固定部的板面开设有直径10mm的通孔,通过所述通孔与相应的螺纹紧固件相配合使所述拉手固定部与所述背门外拉手可拆卸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22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厢门螺旋自动锁
- 下一篇:一种显示调整方法、装置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