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雾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1091964.2 | 申请日: | 2016-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57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育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育瑞 |
| 主分类号: | B01D46/22 | 分类号: | B01D46/22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习知计算机数值控制工具机(CNC)或是综合加工机(machining center)加工时,因为持续对刀具及工件喷洒切削油,又因加工过程中的高温作用,容易产生油烟、雾,而令操作者无法于机台的玻璃窗观看内部的加工情况,若因程序问题或是操作者的操作不当,恐导致机器产生误动作,使得工件尺寸加工错误,更严重的话,可能导致刀具产生毁损。
而为了解决前述问题,一般大多于机台的顶部加装外挂式的油雾分离器,以进一步执行抽吸油烟、雾,而于油雾分离器上需另外安装排烟管,以将油烟、雾排放至外界,如此的安装方式复杂,且亦占整体的使用空间,还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或者,业者会另外于排烟管的出口端加装一回收机,以进行油渍的回收,进而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回收机的装设,相对地增加整体的使用成本,非常不具有经济实用性;所以,睽诸前述习知的种种缺失,实有将之作进一步改良的必要。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鉴于目前习用结构仍有改进的地方,所以就从事相关产品的多年产销经验,且针对目前存在的相关问题,深思改善的方法,在经过多次改良测试后,终于创造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外接排烟管路且不占组装空间,有效地提升加工作业效率及质量的油雾回收装置。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油雾回收装置,其包括:一机壳,该机壳具有二相对的侧板,该侧板之间设有多个支撑杆,而该机壳位于该侧板的一侧设有一容置空间;一传动马达,该传动马达装设于该容置空间的设定位置;一风扇,该风扇具有多个叶片,且该风扇的两侧中央处分别设有一转轴,其中一转轴枢设于该侧板的设定位置,而另一转轴与该传动马达连动;一吸油布,该吸油布绕设于该机壳的各支撑杆上。
进一步,该侧板的外侧的设定位置分别固设一固定板。
进一步,该吸油布为不织布材质。
进一步,该油雾回收装置还包括一第一盖体,该第一盖体盖设于该传动马达及该风扇的顶面,且该第一盖体与该机壳锁固。
进一步,该油雾回收装置还包括一第二盖体,该第二盖体盖设于该吸油布的顶面,且该第二盖体与该机壳锁固。
进一步,该机壳的容置空间具有一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该传动马达容置于该第一空间,该风扇容置于该第二空间。
进一步,该油雾回收装置还包括一具有多个孔洞的底封板,该底封板固设于该机壳的底面,该底封板的各孔洞与该机壳的第二空间相通。
本实用新型油雾回收装置通过机壳、传动马达、风扇、吸油布的结构设计,当本实用新型结合固定于CNC加工机的安装孔中,当CNC加工机进行加工作业时,使用者启动传动马达,使传动马达带动风扇持续转动,而风扇便得以使CNC加工机作业时所产生的油烟、雾自底封板的各孔洞进入机壳内,并经由吸油布将油烟、雾所构成的油、水及空气进行分离,使油、水被阻隔后,自然地向下滴落,而由CNC加工机内部的承板所形成的承装空间收集,并直接于CNC加工机内部进行回收再使用,整体的使用方式简单,深具环保实用效益。
由于本实用新型主要结合固定于CNC加工机的安装孔中,使之位于CNC加工机的内侧面,同时利用吸油布将油烟、雾所构成的油、水及空气进行分离,并使油、水被阻隔后,自然地向下滴落、回收再利用,除了免去外接排烟管路的麻烦、空间问题,且替换式的吸油布更换,更方便供使用者组装使用,进而达到提升加工作业效率及质量,深具方便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于机台侧的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组装后的外观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雾回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雾回收的剖面示意图。
【符号说明】
机壳10侧板11
支撑杆12容置空间13
第一空间131 第二空间132
固定板14传动马达20
风扇30叶片31
转轴32吸油布40
第一盖体50第二盖体60
底封板70 孔洞71
CNC加工机80 安装孔81
承板82承装空间8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育瑞,未经张育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19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钥匙扣
- 下一篇:背夹式移动电源(I703/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