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稻田浅耕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91856.5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6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肖名涛;孙松林;蒋蘋;谢方平;熊力;石毅新;李军政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33/02 | 分类号: | A01B33/02;A01B33/10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6115 | 代理人: | 胡山 |
地址: | 4100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田 浅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田浅耕机。
背景技术
在水稻种植方面,无论直播或移栽,免耕稻最高分蘖期的根冠比、单蔸根干重、根系总吸收表面积和活跃吸收表面积均高于翻耕稻,其成熟期0~5cm土层的根重、根重密度与5~10cm、10~20cm土层的根长均比翻耕稻高。在移栽条件下,免耕稻成熟期0~5cm土层的根长、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高于翻耕稻,其最高分蘖期的根系吸收总量和根系氧化力分别比翻耕稻平均增加约40%和14%;在直播条件下,免耕稻最高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的根系吸收总量和根系氧化力均比翻耕稻多;无论移栽或直播,免耕稻的有效穗数比翻耕稻低,但其每穗粒数高于翻耕稻,比翻耕稻略有增高,因此,免耕稻相对于翻耕稻有明显的增产优势。在水稻种植方面,由于水稻几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有需水的要求,平整的地面有利于为水稻提供均匀的水分。然而,在水稻种植方面,在插秧、植保、收获环境,机械频繁进入田间,导致田间高低不平,进而影响水稻免耕种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稻田浅耕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稻田浅耕机,包括锥齿轮箱、三点悬挂、机架、侧支撑轴箱、浅耕总成及侧传动箱;其中,三点悬挂分别挂接在机架和锥齿轮箱上,用于快速挂接在各种动力机头上,动力由拖拉机PTO输出装置传递至锥齿轮箱,锥齿轮箱将动力传递至侧传动箱,浅耕总成一端与侧传动箱连接,另一端与侧支撑轴箱连接,侧传动箱将动力传递至浅耕总成以驱动浅耕总成运动,侧支撑轴箱用于支撑浅耕总成;各机构具体连接结构如下:
锥齿轮箱中,输入轴两端分别安装在输入端盖内,输入端盖紧固安装在箱体上,并在输入轴内侧一端安装有用于进行限位的卡环,另一端套装主动锥齿轮;输出轴一端安装在输出端盖内并伸出输出端盖,另一端安装在侧盖内,固定架端盖安装在箱体内,并与侧盖连接,侧盖紧固安装在箱体上;输出轴上套装有从动锥齿轮,且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啮合;同时输出轴嵌套于连接轴内;输入轴一端是动力输入部分,另一端是动力输出部分,用于将动力输出至后挂接装置(用于再挂接移栽等装置),输入轴也可将动力通过从动锥齿轮传递至输出轴,输出轴将动力传递至连接轴;
三点悬挂中,横连接板对称布置在锥齿轮箱连接座两侧,并焊接在横连接板座上,且在横连接板末端设置有用于形成三点悬挂中两点的连接孔,横连接板座固定在主梁上;斜连接板一端连接在锥齿轮箱连接座上,另一端与斜侧板一端连接,形成三点悬挂的第三点,斜侧板另一端与横连接板连接;并在横连接板内侧设置有用于三点悬挂挂接拖拉机的下悬挂支座;
机架中,锥齿轮箱紧固在锥齿轮箱安装座和主梁上,主梁分别与侧板、侧传动箱连接;侧板上端固定于固定架,固定架连接在锥齿轮箱上;机架连接类似两套正四边形结构,强度大,不易变形;
侧支撑轴箱中,侧支撑轴一端套装在外端盖与内端盖内,以实现定位,另一端嵌套于浅耕轴;而外端盖与内端盖连接在侧板上,侧板固定在机架上;
浅耕总成中,浅耕轴一端支撑在侧支撑轴上,另一端支撑在侧传动箱输出轴上,由侧传动箱输出轴驱动旋转;并在浅耕轴圆周方向上焊接有三组浅耕刀齿组并呈螺旋结构,浅耕刀齿组的螺旋方向有利于促使开沟抛土向两侧推动的效果,工作后的浅耕层由浅耕碎土和开沟抛土碎土组成,故浅耕刀齿同时起着推土、碎土和浅耕的作用,由于浅耕刀齿只是少量切割土壤,耗能低;
平土板总成中,平土板支座安装在平土板上,支撑杆底部固定于平土板支座,旋转销支座一端固定于平土板支撑架,另一端与支撑杆连接;弹簧座安装在支撑杆底部,弹簧套装在支撑杆上;上铰接板与下铰接板分别套装在中心轴上,且上铰接板紧固于主梁,下铰接板紧固于平土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18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