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检测仪器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90808.4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82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曹桂松;裴康妮;曹玮;樊婕;李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11/16 | 分类号: | G01D1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20024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仪器 夹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器仪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仪器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检测仪器在实验室中具有重要用途,例如,在航空领域,在实验室中通常用电导率仪来检测航空喷气燃料的电导率,在环境保护领域,在实验室中通常用水质测试仪来检测水的酸碱度、温度等数据。这些检测仪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一个检测探头,检测探头用于伸入到被检测的样品中来进行检测。
检测探头通常为不锈钢材料制作的电极,在进行工作时,需要检测人员手动握住电极并将其伸入到检测样品中,这对检测人员来说是一个负担。
此外,配有电极的检测仪器,根据电极与检测仪器主体的连接方式来划分,通常具有分体式和一体式两种形式。例如对于电导率仪来说,美国EMCEE公司生产的1152型电导率仪为一体式的电导率仪,在检测过程中其电极需附着在主体上,使用时需要检测人员手动握住检测仪器主体并使得电极伸入到检测样品中;意大利哈纳公司生产的HI8733型电导率仪为分体式电导率仪,其电极与检测仪器主体之间通过导线连接,使用时需要检测人员手动握住电极并将其伸入到检测样品中。
无论是分体式的检测仪器还是一体式的检测仪器,使用时都离不开检测人员的手动夹持,这对检测人员来说是一个负担。本领域需要一种能够解放检测人员双手并且能够适用于多种检测仪器的夹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仪器夹持装置,其无需用手夹持并且适用性广。
为实现所述目的检测仪器夹持装置,包括底座,还包括立杆、第一水平支撑杆、第二水平支撑杆、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第一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
所述立杆垂直于所述底座设置,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杆分别垂直于所述立杆设置;
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夹持机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滑动部件和第一滑动锁定部件,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与所述立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锁定部件能够锁定所述第一滑动部件,并且还能释放所述第一滑动部件以容许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沿所述立杆滑动;
所述第二水平支撑杆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夹持机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二滑动部件和第二滑动锁定部件,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与所述立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锁定部件能够锁定所述第二滑动部件,并且还能释放所述第二滑动部件以容许所述第二连接机构沿所述立杆滑动;
所述检测仪器包括分体式检测仪器和一体式检测仪器,所述第一夹持机构用于整体夹持所述一体式检测仪器,所述第二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所述分体式检测仪器的电极。
所述的检测仪器夹持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检测仪器夹持装置还包括立杆连接机构,所述立杆连接机构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立杆连接机构包括立杆转动部件和立杆转动锁定部件,所述立杆转动部件与所述立杆连接,所述立杆转动锁定部件能够锁定所述立杆,并且还能释放所述立杆以容许所述立杆围绕所述立杆转动部件转动。
所述的检测仪器夹持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部件和第一转动锁定部件,所述第一转动部件与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锁定部件能够锁定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杆,并且还能释放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杆以容许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杆围绕所述第一转动部件转动。
所述的检测仪器夹持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立杆转动锁定部件与所述立杆转动部件之间采用立杆压缩弹簧连接;所述立杆转动锁定部件能够跟随所述立杆压缩弹簧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立杆转动部件,以锁定或者释放所述立杆。
所述的检测仪器夹持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转动锁定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之间采用第一压缩弹簧连接;所述第一转动锁定部件能够跟随所述第一压缩弹簧靠近或者远离所述第一转动部件,以锁定或者释放所述第一水平支撑杆。
所述的检测仪器夹持装置,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立杆连接机构还包括立杆限位部件,所述立杆限位部件与所述立杆转动锁定部件相对设置,所述立杆设置在所述立杆限位部件与所述立杆转动锁定部件之间;所述立杆限位部件能够防止所述立杆逆时针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08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封闭式坡地表层地下防水防潮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