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弯线钳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86529.0 | 申请日: | 201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3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栗树材;宫译淳;苏东波;谢武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H02G1/12;B23D2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吴贵明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线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工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弯线钳。
背景技术
在电力现场,作业布线的工艺具有横平竖直、分布均匀、弧度一致、接线牢固、变换走向时应垂直等要求,需要做到整齐美观。在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的绝缘。
然而,现阶段绝缘导线的弯线一般是电力工人凭经验徒手弯曲,或使用平口钳弯曲,平口钳会对导线绝缘造成一定损伤,而且弯曲弧度也不是完全一致,容易造成弯线效率低下、弯线精度较低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线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布线时弯线的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弯线钳,包括具有第一钳口臂和第二钳口臂的钳体,弯线钳包括:第一弯线轮和第二弯线轮,第一弯线轮和第二弯线轮相间隔地设置在第一钳口臂上;压动件,压动件设置在第二钳口臂上,并在第一钳口臂和第二钳口臂张开或闭合时,对缠绕在第一弯线轮和第二弯线轮之间的线体施加压弯力。
进一步地,压动件包括支杆和第三弯线轮,支杆与第二钳口臂连接,第三弯线轮安装在支杆上。
进一步地,支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二钳口臂的延伸方向,支杆沿其延伸方向位置可调节地与第二钳口臂连接。
进一步地,支杆上设置有第三滑动槽,第三滑动槽沿支杆的延伸方向延伸,支杆通过第三滑动槽与第一钳口臂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钳口臂上设置有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第一弯线轮沿第一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位置可调地安装在第一滑动槽内,第二弯线轮沿第二滑动槽的延伸方向位置可调节地安装在第二滑动槽内。
进一步地,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均沿第一钳口臂的延伸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钳口臂和第二钳口臂之间形成剥线孔。
进一步地,剥线孔为多个,多个剥线孔为孔径大小不同的圆孔。
进一步地,钳体还包括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之间形成断线刀口。
进一步地,第一钳柄与第一钳口臂或第二钳口臂构成第一钳子臂,第二钳柄与另一个钳口臂构成第二钳子臂,第一钳子臂和第二钳子臂铰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弯线钳包括具有第一钳口臂和第二钳口臂的钳体,钳体为弯线钳的主体部分,用来安装其它相关部件。其中,第一钳口臂上设置有第一弯线轮和第二弯线轮,第二钳口臂上设置有压动件上,在弯线过程中,通过将待弯线段设置于第一弯线轮和第二弯线轮之间,在第一钳口臂和第二钳口臂张开或闭合时可实现对缠绕在第一弯线轮和第二弯线轮之间的线体施加压弯力,完成弯线操作,操作过中,滚轮的使用避免了弯线过程中对导线的伤害,弯线钳可以灵活弯出不同弧度和不同角度的导线转向,当导线排列较多时,工具方便作业人员快速弯出一致的导线弯度,做到布线整齐美观,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弯线钳集弯线、剥线和断线于一体,进一步地提高了电力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弯线钳的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钳体;20、第一钳口臂;21、第一滑动槽;22、第二滑动槽;30、第二钳口臂;40、第一弯线轮;50、第二弯线轮;60、压动件;70、支杆;71、第三滑动槽;80、第三弯线轮;90、剥线孔;100、第一钳柄;110、第二钳柄;120、断线刀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弯线钳,包括具有第一钳口臂20和第二钳口臂30的钳体10,弯线钳还包括:第一弯线轮40和第二弯线轮50,第一弯线轮40和第二弯线轮50相间隔地设置在第一钳口臂20上;压动件60,压动件60设置在第二钳口臂30上,并在第一钳口臂20和第二钳口臂30张开或闭合时,对缠绕在第一弯线轮40和第二弯线轮50之间的线体施加压弯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65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